p73基因多态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

p73基因多态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

ID:15110804

大小:3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1

p73基因多态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_第1页
p73基因多态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_第2页
p73基因多态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_第3页
p73基因多态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_第4页
p73基因多态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p73基因多态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p73基因多态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p73基因的多态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血液标本分为3组,包括结直肠腺癌组、结肠腺瘤组、结肠未见明显异常组,各60例。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血液标本p73基因多态性。组织标本分3组,分别取自结直肠腺癌病灶处、结肠腺瘤病灶处、结直肠腺癌患者的相应远离癌灶的正常黏膜组织,各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7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p73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腺癌、腺瘤的发生有相关性,且AT/AT基因型的人群易患结肠肿瘤。(2)p73蛋白表达与结

2、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结论p73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相关性,且AT/AT基因型的人群易患结肠肿瘤。p73蛋白表达的增加或上调与结直肠癌相关。【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基因,肿瘤抑制;肿瘤抑制蛋白质类;多态现象,遗传10  结直肠癌的发生是黏膜上皮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导致多基因改变及相互作用的结果。已知p53基因是人类肿瘤中的重要抑癌基因,而p73基因作为p53家族的成员,在人类肿瘤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现已确定TAp73与p53类似,也能诱导不可逆的细胞周期停滞、促进细胞凋亡,并且此功能与TAp73激活p53靶基因如Bax、

3、p2lwaf1等的转录有关[1]。p73基因包含一个多态性,在上游起始子AUG外显子,理论上可能形成茎环结构,被认为可以改变基因表达从而影响p73结构。笔者通过研究p73蛋白在结肠腺癌组织、腺瘤组织及正常组织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结肠腺癌的细胞分化程度以及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所有病例均来自福建省立医院内镜检查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其中结直肠癌主要指散发型,排除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详细记录病人性别、年龄及结直肠肿瘤易感因素,如家族史、手术史、饮食等。血液标本分为3组,包括腺癌组60例,腺瘤组60例,

4、未见明显异常组60例。组织标本分为3组,分别取自结直肠腺癌病灶处30例,结肠腺瘤病灶处30例,结直肠腺癌患者的相应远离癌灶的正常黏膜组织30例。所有腺癌或腺瘤均经过内镜形态学及病理组织学证实。“结肠未见异常”为内镜形态学上结肠黏膜光滑的受检者。所有组织标本均为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  1.2方法  1.2.1PCRRFLP取外周血2mL,用EDTA抗凝,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TaKaRa10D9081)进行基因组DNA提取,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PCR引物(228bp):  上游:5’CAGG

5、AGGACAGAGCACGAG3’  下游:5’CGAAGGTGGCTGAGGCTAG3’  PCR循环参数:95℃变性5min,95℃30s→57℃45s→72℃30s,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PCR产物中加入1μL限制性内切酶Sty1,37℃孵育酶切7~8h,产物用2%琼脂糖胶电泳,结果用凝胶成像系统分析。  1.2.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73蛋白阳性物质定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阳性判定标准:在显微镜中倍视野(10×10)下观察阳性细胞分布情况,分别取4~5个独立的高倍视野(1

6、0×40),各计数200~250个细胞,阳性细胞<10%为阴性,阳性细胞>10%为阳性。比较结直肠腺癌和腺瘤以及远离病灶正常组织的细胞染色密度。  1.3统计学处理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p73基因的多态性以及p73蛋白的表达在结直肠腺癌、腺瘤以及正常组中的差别,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0  2结果  2.1p73基因多态性当有AT时,酶切AT为156和72bp2个产物,GC型不能被Sty1酶切,仍为228bp产物(图1)。p73基因多态性在结直肠腺癌、腺瘤

7、组和正常组中的分布见表1。腺癌组和腺瘤组比较,χ2=1.703,P>0.0125,提示p73基因在腺癌组和腺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腺癌组和正常组比较,χ2=9.713,P<0.0125,提示p73基因在腺癌组和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布有统计学意义;腺瘤组和正常组比较,χ2=5.378,P>0.0125,提示p73基因在腺瘤组和正常组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并提示AT/AT基因型的人群易患结肠肿瘤。  图1PCR扩增产物经酶切后琼脂糖电脉结果(略)  Fig1Restrictionanalysisofp73gene  表

8、1p73多态性在腺癌、腺瘤和对照组中的分布(略)  Tab1Thedistributionofthep73genotypesfrequencies  表中数据为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