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ll样受体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

toll样受体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

ID:15114155

大小:42.5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1

toll样受体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_第1页
toll样受体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_第2页
toll样受体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_第3页
toll样受体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_第4页
toll样受体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_第5页
资源描述:

《toll样受体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Toll样受体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关键词】Toll样受体天然免疫信号转导病毒能否在细胞内生存和复制取决于宿主的抗病毒机制。天然免疫(Innateimmunity)作为机体抗感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主要在获得性免疫(Adaptiveimmunity)活化前,发挥抗感染作用。天然免疫系统的细胞可表达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s,PRR),以识别病原体的结构成分(或称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s,PAMP)。Toll样受体(

2、Tolllikereceptors,TLR)就是一类PRR。目前,已发现的人类TLR家族成员有11种,其中识别病毒的有:TLR2、TLR3、TLR4、TLR7、TLR8和TLR9,它们如同天然免疫的“眼睛”,监视与识别PAMP,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特异性基因表达,分泌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发挥抗病毒作用。以TLR为靶位,抑制或激活TLR表达或调控TLR信号通路,不仅是炎性疾病新的治疗策略,而且还可作为药物设计和疫苗研制的新靶点。现就TLR对病毒的识别及信号转导途径作一简要综述。  1TLR的分子特征13迄今,在人

3、类已发现的TLR家族成员有11种,它们在细胞内均有一定的分布。TLR1、2、4、5、6表达于细胞表面,TLR3、7、8、9存在于细胞的胞内体(endosome)。在首次遇到抗原的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均可高水平表达多种TLR。然而,TLR的表达并不局限于这些细胞。在大多数细胞和组织中,虽然TLR的表达种类和水平有限,但体内的大多数细胞似乎至少能表达一种TLR。TLR家族的每个成员都有类似的结构特征,它们均属I型跨膜蛋白,由胞外区(550-980个氨基酸)、跨膜段和胞内区(约130个氨基酸)3部分组成。胞

4、外区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LRR),能识别病原体成分;胞内区有一个Toll/IL1R(TIR)区域,是高度保守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区,通过与转接分子的相互作用转导信号。TIR是Toll样蛋白和IL1R向下游进行信号转导的核心元件,这一区域关键位点突变或序列缺失将阻断信号向下传递。通过对果蝇、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DNA序列比较分析,发现TIR基因具有很高的保守性,而胞外LRR结构域的同源性却较低。  2TLR对病毒的识别TLR对病原体成分的识别有明确的“分工”:①TLR1/TLR2异二聚体识别三酰基脂肽;②TLR2/TL

5、R6异二聚体识别二酰基脂肽;③TLR4识别细菌脂多糖(LPS)和病毒包膜糖蛋白;④TLR3感受双链RNA分子(dsRNA);⑤TLR5识别来自鞭毛虫的鞭毛蛋白(Flagellin);⑥13TLR7/8是单链RNA(ssRNA)的识别受体;⑦TLR9的配体是含未甲基化CpG基序的DNA;⑧TLR11感受引起膀胱和肾脏感染的细菌。对病毒而言,识别PAMP的TLR有:TLR2、TLR3、TLR4、TLR7、TLR8和TLR9。  2.1TLR9对含CpGDNA基序病毒的识别  未甲基化的CpG二核苷酸(CpGDNA)的免疫刺激

6、特性首先在细菌DNA中发现。细菌DNA在体外能诱导B细胞增殖,而脊椎动物DNA不能。合成的含CpG基序的寡脱氧核糖核酸(OND),可以模拟细菌CpGDNA产生刺激效应,如细胞因子的产生、B细胞增殖和DC成熟等,但TLR9缺陷型小鼠这些反应均消失,表明TLR9是识别CpGDNA的受体[1]。单纯疱疹病毒1(herpessimplexvirus1,HSV1)、HSV2、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cytomegalovirus,MCMV)、人巨细胞病毒(HCMV)和腺病毒(Adenovirus),因其基因组富含CpGD

7、NA基序,可通过TLR9活化炎症细胞因子和IFNα的分泌,并发现TLR9介导的对HSV1、HSV2和MCMV应答的IFNα分泌是MyD88依赖的方式。类浆细胞DC(pDC)是介导TLR9依赖性应答的关键细胞。当TLR9活化时,pDC产生大量IFNα。同时发现,TLR9缺陷型小鼠与对照小鼠相比,具有较高的病毒滴度和死亡率[2,3]。提示TLR9在抗DNA病毒的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2.2TLR7/TLR8对单链RNA病毒的识别13  在识别核酸的TLR家族成员中,TLR7/8具有很

8、高的相似程度,它们参与单链RNA(ssRNA)病毒的识别[4]。然而,ssRNA的哪些区域是TLR7/8结合与活化所必需的?仍处于争论之中。尤其是,TLR7和(或)TLR8是否识别特异性基序还未达成共识。游离的鸟苷和尿苷的混合物似乎能通过TLR7或TLR8充分活化人PBMC[5],而富集的GU或合成的多聚URNA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