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9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98例

ID:15121833

大小:29.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98例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98例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98例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98例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98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98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98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腹泻患儿辨证分为湿热型(58例)和风寒型(40例),湿热型腹泻治以清热解毒、化湿止泻,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减;风寒型腹泻治以疏风散寒、化湿和中,方选藿香正气散加减,配合脐疗。两型均配合西药口服或者静滴。3d后统计疗效。结果湿热型腹泻显效57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风寒型腹泻显效39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确切。【关键词】小儿腹泻;中西医结合;湿热型;风寒型  小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

2、种小儿常见病,尤以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不同季节发生的腹泻,其证候表现有所不同。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下泻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笔者自2001—2008年在本院中医门诊接诊治疗小儿腹泻98例,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98例腹泻患儿中,男52例,女46例;年龄6月至3周岁;病程最短48h,最长72h。湿热型腹泻58例,风寒型腹泻40例。6  2治疗方法  2.1湿热型腹泻  2.1.1中医治疗  治以清热解毒、化湿止泻。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减

3、:葛根5g、黄芩3g、黄连2g、甘草2g、白术3g、茯苓3g、焦三仙各5g、车前子3g、苍术3g。水煎,分3次口服。如腹胀、大便次数增多、黏液增多,加苍术3g、厚朴3g、枳壳3g理气、消胀、燥湿。  2.1.2西药治疗  采用收涩、助消化药物及静脉补液以纠正酸中毒。  2.2风寒型腹泻  2.2.1中医治疗  治以疏风散寒、化湿和中。方选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3g、苏叶3g、白芷3g、生姜2g、半夏1g、陈皮2g、苍术3g、防风碳63g、干姜2g、砂仁3g、木香1g、茯苓1g、甘草2g、大枣2枚。水煎,分3次口服。如不思饮食加焦三仙各3g、鸡内

4、金3g化积消食运脾。丁香、肉桂、吴茱萸各等份研末,用醋调和,伤湿止痛膏固定脐内,达到散寒止痛、助阳止泻功能。  2.2.2西药治疗  兼感冒者给予抗炎及感冒药物治疗。  两型均治疗3d后统计疗效。  3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第二届全国小儿腹泻会议制定的标准。显效:用药24~48h,腹泻次数减少,≤2次/d或恢复至正常次数,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表现完全消失。有效:用药48~72h,腹泻次数减少至≤2次/d或恢复至正常次数,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用药72h后,腹泻次数仍>2次/d,或情况无明显好转,甚至病情

5、加重。6  3.2治疗结果  湿热型腹泻显效57例(占98.3%),有效1例(占1.7%),总有效率为100%;风寒型腹泻显效39例(占97.5%),有效1例(占2.5%),总有效率为100%。  4案例举例  案例1张某,男,2岁,2001年8月6日发热,泻水样便,或如蛋花汤样便,每天达5~8次,泻下急迫,量多,气味较臭,或见少许黏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作呕恶,神疲乏力,发热烦闷,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中医诊断:湿热型腹泻。西药予次碳酸铋0.2~0.6g/kg,乳酶生0.1~0.3g/kg,多酶片1片,均3次/

6、d。中药治以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5g、黄芩3g、黄连2g、甘草2g、白术3g、茯苓3g、焦三仙各5g、车前子(包煎)3g、苍术3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共服3剂而愈。6  按:本症以起病急、泻下急迫、量多次频、舌质红、苔黄腻为特征。偏热重则大便气味较臭,或见少许黏液,发热;偏湿重则便中稀水,口渴尿短;兼伤食则大便夹不消化物,纳呆。若泻下过度,本症易转为伤阴,甚至阴竭阳脱证。失治误治,迁延日久,则易转为脾虚泄泻。方中葛根解热透表、生津升阳;黄芩、黄连清解胃肠湿热;甘草调和诸药;白术、茯苓益气健脾;焦三仙化积消食运脾;

7、车前子、苍术燥湿。  案例2王某,女,2岁,2006年8月4日因受凉而大便清稀夹有泡沫,每天大便3~5次,臭气不甚,肠鸣腹痛,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中医诊断:风寒型腹泻。西药予抗炎、收涩助消化药物治疗。庆大霉素颗粒40mg,小儿感冒冲剂5mg,次碳酸铋0.2~0.6g/kg,乳酶生0.1~0.3g/kg,多酶片1片,均3次/d,连服3d。中药予疏风散寒、化湿和中治疗。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3g、苏叶3g、白芷3g、生姜2g、半夏1g、陈皮2g、苍术3g、防风碳3g、干姜2g、砂仁3g、木香1g、茯苓1g、

8、甘草2g、大枣2枚。水煎服,1剂/d,共服3剂。用丁香、肉桂、吴茱萸各等份,研末后用醋调和,伤湿止痛膏固定脐内,以达到散寒止痛、助阳止泻功能。3d后告愈。  按: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