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力精馏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超重力精馏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ID:1512549

大小:7.66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7-11-12

超重力精馏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_第1页
超重力精馏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_第2页
超重力精馏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_第3页
超重力精馏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_第4页
超重力精馏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重力精馏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超重力精馏技术的研发 及产业化应用浙江工业大学计建炳2011年3月一、项目背景1、化学工业一方面向大型化发展,另一方面向产品功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2、随着环保要求和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的溶剂回收日益增多;3、资源能源节约日趋紧迫。因此,研发小型高效的化工装备对于节能减排,满足化学工业发展的新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工过程强化是实现设备小型高效的重要途径,超重力技术可实现精馏设备小型高效的目标。一、项目背景本项目研发的折流式超重力床是我国原创的精馏设备,并实现了产业化,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工业应用成功丰富了精馏技术;超重力精馏

2、技术适合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等产品品种多,批量小的场合以及高粘度、热敏物料的分离和空间受限的场合。超重力技术简介二、超重力技术(Higee)起源:1970年代末期美国太空计划征求微重力场研究项目,英国ICI新科学研究小组提出。Higee原理:利用离心力场代替重力场,气液传质速率提高10倍以上。气相液相g常规气液接触设备液相气相a=w2r超重力气液接触设备二、超重力技术(Higee)超重力精馏装置精馏塔1812年第一座精馏塔应用,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二、超重力技术(Higee)英国ICI公司Ramshaw教授在1981年申请了世界上第一个填

3、料式超重力床专利;已在吸收、解吸、气液反应和纳米材料制备中得到应用;开始的研究目标用于精馏,但未能在精馏成功应用。GasInletGasOutletLiquidOutletLiquidInletRotorRotatingShaftRotatingPackedBed(HIGEE)碟片填料式螺旋板式二、超重力技术(Higee)常见超重力旋转床的结构超重力旋转床的优点传质效率/通量非常高,不易液泛;液速非常高,适于高粘度物料的处理;微观混合程度很大,适于制备纳米粉体材料;持液量很小,适于贵重/有毒物料的处理;气液停留时间极短,适于热敏物系的分离

4、;转子可自清洗,适于含固/结垢物料处理;安装方向随意,抗颠簸,可安装于运动物体。二、超重力技术(Higee)二、超重力技术(Higee)现有超重力旋转床的缺点每台设备需2个动密封,多转子串联困难,且上动密封易腐蚀而影响设备的寿命。转子整体转动,故难以实现中间进料,只能用于全回流。若要实现连续精馏,则需用2台旋转床。转子的直径有限(受动平衡的限制),而且因气液接触时间极端短,设备的分离能力受到限制,不能满足常规精馏分离的要求。1、难以在转子上进料;2、分离能力不能满足精馏的要求三、填料式超重力床未能在精馏中应用的原因1-下盖板2-下动3-转

5、轴4-液体出口5-壳体6-转子7-气体出口8-液体进口9-液体分布器10-上动密封11-上盖板12-气体进口中间进料321456789101112结构:1、转子整体旋转,2、转子与气相管之间有动密封。(b)填料式超重力床顶产品中间进料冷凝器精馏段提馏段再沸器四、结构创新——折流式超重力床1、转子由动、静部件组合,可在转子上进料,省掉转子与气相管的动密封。1-动盘2-动折流圈3-气体进口4-静折流圈5-静盘6-气体出口7-液体进口8-中间进料9-壳体10-液体出口11-转轴1345679108211四、结构创新——折流式超重力床281356

6、79104液体出口气体出口气体入口填料动密封液体入口动密封四、结构创新——折流式超重力床1-动盘2-动折流圈3-气体进口4-1,2,3-液体进口5-静盘6-静折流圈7-气体出口8-导流管9-回流管10-壳体11-液体出口12-转轴1234-14-24-3567891011122、多层转子同轴可放便可靠地串联,分离能力大大提高。四层转子串联可以达到32块理论塔板数四、结构创新——折流式超重力床3、动、静折流圈作为气液接触元件,气液分布均匀。每个传质单元0.7块理论板,27块/米四、结构创新——折流式超重力床(a)填料塔底产品顶产品中间进料冷

7、凝器再沸器精馏段提馏段底产品顶产品中间进料再沸器冷凝器精馏段提馏段(c)折流式超重力床上板静止下板旋转,可省掉上动密封,设备可靠性提高上板静止,进料口可设置在上板任意位置,实现中间进料,因而可用于连续精馏过程转子的气液接触元件为折流圈,不需要中心进料的液体分布器,防堵塞的能力强转子内气液以“S”形路线通过折流圈,流动路径增长,停留时间延长,有利于提高传质效率易于在一个壳体内实现多转子同轴串联,理论塔板数成倍的提高四、结构创新——折流式超重力床折流超重力旋转床特点五、设备性能研究气体流量对压降的影响五、设备性能研究夜体流量对压降的影响五、设

8、备性能研究转速对功耗的影响五、设备性能研究气液流量和转速对传质效率的影响每个传质单元0.7块理论板,27块/米五、设备性能研究机械性能的研究1、对设备长期运转动密封的可靠性和转子动平衡的要求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