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解毒汤治疗癌性发热疗效观察

化瘀解毒汤治疗癌性发热疗效观察

ID:15142592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化瘀解毒汤治疗癌性发热疗效观察_第1页
化瘀解毒汤治疗癌性发热疗效观察_第2页
化瘀解毒汤治疗癌性发热疗效观察_第3页
化瘀解毒汤治疗癌性发热疗效观察_第4页
化瘀解毒汤治疗癌性发热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瘀解毒汤治疗癌性发热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化瘀解毒汤治疗癌性发热疗效观察【关键词】化瘀解毒汤 癌性发热  癌性发热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情况下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和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引起的发热。多见于中晚期癌症患者。自2002年起,笔者自拟化瘀解毒汤治疗癌性发热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均为本院住院的癌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25~74岁,平均(53.13±10.12)岁;其中肺癌16例,肝癌8例,恶性淋巴瘤5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4例,白血病1例,胃癌4例,大肠癌4例;体

2、温37.5~38℃者14例,38.1~38.9℃者18例,39℃以上者10例;卡氏评分40分5例,50分7例,60分16例,70分10例,≥80分4例。对照组38例,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27~75岁,平均(53.67±10.58)岁;其中肺癌14例,肝癌6例,恶性淋巴瘤6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3例,白血病1例,胃癌4例,大肠癌4例;体温37.5~38℃者13例,38.1~38.9℃者17例,39℃以上者8例;卡氏评分40分4例,50分6例,60分16例,70分9例,5≥80分3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3、05)。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化瘀解毒汤(肿节风10g,莪术10g,田三七6g,赤芍10g,山慈菇6g,黄芩10g,金银花20g,白花蛇舌草15g),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mL,再同法煎取汁200mL,两次药汁混合后上、下午各温服200mL。伴热毒内盛证见高热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有力者,加栀子10g、生石膏10g、生大黄(后下)6g、枳实10g;伴湿热内蕴证见热势缠绵、胸脘痞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者,加白豆蔻6g、薏苡仁30g、佩兰6g;伴阴虚热扰证见低热、手足心热、口干喜饮、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者,加生地黄12g、知母

4、10g、地骨皮10g;伴气血虚证见低热不退、神疲倦怠、心悸气短、面色无华、舌淡有齿痕、脉细无力者,加太子参15g、生黄芪20g、鸡血藤30g、当归12g、女贞子15g。 对照组:消炎痛25mg/次,3次/d,餐后服。  2组常规予对症支持治疗,但不用其它退热药物。2组连续治疗7d,10d后进行疗效评价。5  1.3疗效标准 显效:用药7d后体温恢复正常,停药3d无复发;有效:用药7d后体温未恢复正常,但体温降低1℃以上,停药3d后体温尚稳定;无效:体温未能控制(未控),或用药有效,停药后体温又回升到用药前水平。生存质量评价参照《内科肿瘤学》[1

5、]的相关标准制定。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查,无序计数资料采用χ2检查,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结果  (见表1、表2)表1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下同)表2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略)  3讨论  对于癌性发热,西医常用解热镇痛药如消炎痛等治疗,该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E2的合成,减少其对体温中枢的刺激,使体温下降,对癌性发热有一定疗效。但该药退热作用维持时间短,长期使用有导致消化道出血及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5 中医学的“毒”指毒物

6、、疫毒、毒邪、毒害等,汉·华佗曾在《中藏经·论痈疽疮肿第四十一》中提到,“夫痈疡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之不流则生矣,非独营卫壅塞而发者也”,指出致癌之“毒”在癌症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实验研究也证实,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高凝状态,与血瘀证的诊断相一致。癌性发热属中医之“内伤发热”,其发生与癌症的病机有密切关系,乃由于瘀毒互结影响气机的运行,导致郁而发热。因此,笔者认为治疗癌性发热当从“瘀”、“毒”病机入手。  化瘀解毒汤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法。方中肿节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莪术化瘀消积,此类药物能改善血液循

7、环,增加血管通透性,减轻癌症患者的“高凝”5状态,莪术尚有抑瘤、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配田三七增强活血化瘀之功,又兼止血定痛之效。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具有增强纤维蛋白溶解和降低纤维蛋白稳定性的作用,能防止或破坏肿瘤周围及其癌灶纤维蛋白的凝集,通过改善肿瘤组织的微循环及增加血流量使抗癌药物发挥抗癌作用,从而有助于治疗肿瘤所致的发热[2]。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定惊;山慈菇解毒散结,其含秋水仙碱,对多种动物移植性肿瘤均有抑制作用[3];金银花配黄芩清热解毒功效更强,金银花有广谱抗菌作用,对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3];白花

8、蛇舌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其对多种肿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诸药合用,共达化瘀解毒退热之功。本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癌性发热消炎痛总有效率为60.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