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河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ID:15150779

大小:8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1

河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河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河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河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河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河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属学院名称:信息工程学院学科专业代码:0809学科专业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一、培养目标(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明礼诚信,身心健康。(二)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全面深入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研究领域的现状、发展方向和国际学术前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素养,熟练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产业部门

2、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二、学制与学习年限本学科博士生的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学期,毕业论文工作时间为两年半。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一般不超过六年。三、培养方式(一)博士生的培养采取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以科学研究为主,注重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创新能力培养,重点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博士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组成指导小组协助导师工作。指导小组由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

3、。(三)在确保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经研究生院批准,可与校外有关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生。四、主要研究方向1.低功耗高速电子器件及电磁兼容技术本方向针对当今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技术中的低功耗高速电子器件及电磁兼容技术开展研究,内容包括低功耗高密度微纳电子集成技术研究,纳米射频电子、绿色电子技术,电磁兼容等。在高速低功耗三维纳米集成电路及其系统集成封装技术、高速器件电磁兼容分析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比如首次提出了自上而下混合等效数值场与路的技术,解决了复杂多层电路系统电磁抗干扰仿真的问题;提出采用电子调模式混合式混响室电磁兼容抗干扰测试新技术,并获得美国发明专利;提出了模拟超大规模集成电

4、路和电子系统封装电磁特性及信号完整性的分域网列方法等,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业并取得显著的成果。2.射频、微波、毫米波器件与电路本方向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3研究所联合培养,主要研究射频、微波毫米波器件和电路及射频、微波系统的设计及制作工艺,微波毫米波低噪声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宽频带放大电路、收发模块、微波混合集成电路模块等3.微电子技术与材料本方向主要研究信息材料表面性能、超精细加工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系统研究了IC化学机械全局平面化(CMP)理论,开创了以化学络合胺化为技术路线CMP材料和工艺技术、专用电路和分立器件衬底硅单晶抛光、清洗材料与工艺技术、硅单晶片应力消除技术

5、、缺陷控制利用技术。2009年承担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02重大专项前瞻项目“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平坦化工艺与材料”(2009-2020年)目前正在承担02重大专项20-14nm引领项目的碱性CMP抛光液与清洗液的研发。3.新型电子材料与器件本研究方向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3研究所联合培养,主要研究新型电子材料的制备技术,材料的结构、电、光磁等性能及其测试,新机理的探索、新器件的构想和制备,在化合物半导体方面主要研究化合物半导体体材料、薄膜材料制备,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异质结晶体管、半导体发光器件、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等4.MEMS设计与制备本研究方向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3

6、研究所联合培养,主要研究微陀螺制导系统、微加速度计、为流量计、微流控系统、基于MEMS的生物传感器、大气和环境监测监控传感器等5.无线通信与智能天线本方向主要研究OFDM、MIMO和UWB等现代通信新技术,无线信道及其电波传播理论与技术,无线通信干扰及其兼容性技术,无线电频谱资源理论与工程技术,无线通信网络及系统规划与优化技术,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预测和质量分析的理论与技术,以及卫星移动系统的通信、导航定位技术;并研究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微波通信等无线系统中的智能天线理论与智能化发射、接收以及动态信道分配等技术。6.图像处理与识别本研究方向主要利用统计信号处理理论、计算

7、机算法、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方法等研究数字语音的压缩、图像与视频压缩等高效算法。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复杂场景和对象的建模、目标检测与识别、机器人视觉、医学图像处理、生物信息学等方面。在研究算法理论的基础上,拟解决大数据的视觉感知问题、多信息融合的实时标定问题、实时视觉成像与信息处理等重大科学问题。7.计算机视觉与智能信息系统主要研究摄像机模型与标定、极线几何、立体视觉、主动视觉、分层三维重建、运动估计、视觉定位、三维数据表征与配准等;多传感器智能车系统设计与研发、车载多传感器标定、基于车载路景图像的道路测量与目标检测、智能化道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