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论治小儿支气管哮喘

从肝论治小儿支气管哮喘

ID:15192988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从肝论治小儿支气管哮喘_第1页
从肝论治小儿支气管哮喘_第2页
从肝论治小儿支气管哮喘_第3页
从肝论治小儿支气管哮喘_第4页
从肝论治小儿支气管哮喘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肝论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肝论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摘要】从小儿之肝易虚易实和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特点出发,认为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肝关系密切,提出从肝论治小儿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上有一定指导意义,因证论法,并举病案予以佐证。【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哮喘肝辨证论治1小儿之肝易虚易实《灵枢·师传篇》曰:“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肝木不仅在生化气血、协调脏腑经络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亦担负着捍卫机体、抗御病邪的职责。若肝气郁滞,或亢或衰,则诸脏必然受累而出现气血生化失职,发生各种复杂的病变。小儿生机蓬勃,如旭日之东升,草木之方萌。但小儿脏腑娇嫩,形

2、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钱乙将小儿的病理高度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后世医家论述其生理、病理,总不离肾、脾、肺气之不足,然《灵枢·逆顺肥瘦篇》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小儿较之成人体质更显肝血不足,具有易虚易实的生理病理特点。一则小儿肝木常失血滋养,其“候外”7之职不显,故卫外不固,易感外邪。二则小儿肝之生理上的有余之所以容易导致病理的亢盛,是由于小儿体属纯阳,本就易从热化。而肝的所谓有余,亦是指肝气、肝阳的有余,肝阴、肝血又是相对的不足。若再加致病因素的作用,就更易致阴

3、阳失调,虚实互变。三则小儿对外周环境的反应不同于成人,正如《温病条辨·解儿难》说:“小儿但无色欲耳,喜怒悲恐,较之成人更专且笃。”临床上亦常见因情志抑郁不畅而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气火上逆导致阳亢,灼伤阴血,引动肝风,诱发宿疾的病例。因此重视小儿之肝易虚易实的特点,整体论治,为明察小儿病理、病情演变、病机变化及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了一定的思路。2小儿哮喘发病与肝密切相关肝主疏泄,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与肺在生理上共司气机升降?熏调畅气血?熏经络上相互关联,病理上相互影响。肝

4、气枢机不利、木叩金鸣、木火刑金、痰瘀阻肺、肝肾不足等病机均可影响肺的宣降功能,导致哮喘的发病。《珍本医书集成·医经类》说?押肝“然于其五脏为独使……又为将军之官,则于一身上下,其气无所不乘,和则为诸脏之赡养,衰与亢则为诸脏之残贼。”所以临床所见疾病中,肝病最为繁杂。笔者认为肝病引发哮喘的病理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2.1肝失疏泄,肺气不利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因此在病理上肝气易郁。《类证治裁》曰:“7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一旦七情失调,郁怒伤肝而致肝气

5、郁结,气机阻滞而枢机不利,肝气不得升发,肺气难以宣降,肺气不利,气逆于上而作咳喘。正如《时方妙用·哮证》言:“哮喘之病……动怒动气易发。”2.2肝火上炎,灼伤肺金陈修园云:“肺为脏腑之华盖……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现今社会小儿多属独生子女,娇惯任性,急躁易怒,肝气不舒,郁而化火;或肝气升发太过,肝阳化火;或肝经实热,湿热内壅,火热循经上灼于肺。肺属金,肺叶娇嫩,性喜凉润,最畏火,肝火上炎,肺失清肃?熏以致气逆而咳喘阵作。2.3肝郁气滞,痰瘀阻肺三焦水道的通利,以气

6、机的畅通为前提,气行则水行。惟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遭外邪侵袭,若肝失条达未能将其疏散,阻滞气机,气机不畅导致三焦水道不利,水液代谢障碍,聚而为湿,凝而为痰。气滞则血瘀,如《类证治裁·郁证》云:“七情内起之郁,始则伤气,继降及血。”痰瘀胶结,阻于气道,枢机不利,则肺气出纳受阻,气逆而作咳喘。《血证论·瘀血》所谓“瘀血乘肺?熏咳逆喘促”。2.4肝肾阴亏,肺失濡润7肝肾乙癸同源,肺肾金水相生,金能生水,水能润金。小儿禀赋薄弱,病邪一旦耗伤肺之气阴,母病及子,下汲肾水,耗伤肝肾之阴,真阴亏虚,水不涵木,虚火

7、内生,上犯肺金,肺失清肃,引起咳喘。《丁甘仁医案》指出:“肺若悬钟,撞之则鸣,水亏不能涵木,木叩金鸣。”肝又为风脏,若阴虚较甚,肝木失养而动风,上扰肺金,而致咳喘,诚如《临证指南医案·咳嗽门》所言:“肝风妄动,旋扰不息,致呛无平期。”3从肝论治小儿支气管哮喘四法3.1疏肝理肺法适用于因忧思、抑郁、恼怒等不良刺激而致的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从而影响肺失宣肃而致的哮喘。症见咳嗽气喘、夜间咳甚、痰少难咯或无痰、胸闷胁胀、心悸少寐,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现代研究亦证明柴胡疏肝散可以调节植

8、物神经功能紊乱,达到解除支气管痉挛的目的[2]。3.2清肝泻肺法适用于肝气郁久,“气有余便是火”7,气火循经上逆于肺,木火刑金,肺失清肃,痰热内蕴而发哮喘。症见咳喘痰黄质稠、口苦咽干、头目胀痛、烦躁易怒、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而数。此病标在肺,病本在肝。究其治则,应先拟解木郁之火[3],常以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丹溪心法》曰:“咳逆嗽,非蛤粉、青黛、瓜蒌、贝母不除。”3.3调肝畅肺法适用于外邪侵袭,肝失条达,气滞痰瘀,肺气不畅而发咳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