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血康促进产后子宫缩复的临床观察

宫血康促进产后子宫缩复的临床观察

ID:15193116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宫血康促进产后子宫缩复的临床观察_第1页
宫血康促进产后子宫缩复的临床观察_第2页
宫血康促进产后子宫缩复的临床观察_第3页
宫血康促进产后子宫缩复的临床观察_第4页
宫血康促进产后子宫缩复的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宫血康促进产后子宫缩复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宫血康促进产后子宫缩复的临床观察【关键词】产褥期疾病;子宫疾病;中医药疗法  2005-04—2006-12,我院观察了宫血康汤在促进产后子宫缩复等方面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妇产科1640例正常住院自然分娩的初产妇,无合并症、并发症;足月妊娠,即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1],所产新生儿体质量>2500g,<4000g者。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法,随机分成2组。宫血康组820例,年龄21~28岁;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227.8±0.8)g;空白对照组820例,年龄21~28岁;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2

2、24.5±1.0)g。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宫血康组予宫血康(药物组成:当归15g,川芎、益母草30g,三七7g,败酱草15g,人参10g等)。用法:于产后4~12h内开始服用,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服,连服5日。服药期间不得加用与本治疗有关的中西药。5  1.2.2对照组不服用任何可能与本研究有干扰的药物。  1.3观察项目观察对产后子宫缩复(子宫体面积,为高和宽的乘积)、产后恶露、大便及产后褥汗量的影响。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ˉx±s

3、)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检验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宫血康对产后子宫缩复的影响[1]见表1。  表12组子宫体面积变化情况(略)  与宫血康组比较,*P<0.05;与本组产后12h内比较,△P<0.01  表1可见,产后第5日2组子宫的平均面积均较产后12h有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血康组产后12h及产后第5日的子宫平均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表明宫血康具有促进子宫缩复的作用。5  2.2宫血康对产后恶露的影响以产妇在产后3~4日能逐渐转变为浆液恶露为标准[2],产后如期转为浆

4、液恶露者,宫血康组为95.12%(780.820),空白对照组为39.15%(320.8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血康组高于对照组。  2.3宫血康对大便的影响产后3日大便排解率宫血康组为82.9%(680.820),空白对照组为46.1%(378.8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血康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宫血康具有保持大便通畅,促进产后排便的作用。  2.4宫血康对产后褥汗量的影响以汗出湿衣需每日更换内衣者为褥汗量多。结果表明,产后12h内宫血康组褥汗多者为74.3%(610.820),空白对

5、照组为84.1%(690.820),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第5日褥汗多者宫血康组为70.2%(576.820),对照组为97.6%(800.820),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血康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宫血康具有减少产后褥汗量的作用。  3讨论5  产褥期间变化最大的是子宫体。分娩后,由于子宫体肌纤维收缩及缩复作用,肌层内的血管管腔狭窄甚至栓塞,使局部血液供应明显减少,子宫肌细胞缺血,发生自溶而逐渐缩小,胞浆减少,因而子宫体积明显缩小,加以子宫腔内的胎盘剥离面得以修复,这一过程称为子宫复旧[2]。  如子宫复

6、旧不良,可出现子宫体积增大,恶露不能如期转为浆性,甚至患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因产后盆底组织松弛,如大便秘结,过高的腹压可造成子宫脱垂,另外大便秘结可影响子宫缩复。如子宫缩复不良,则出血量增多,产褥期汗出不止,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影响康复[3]。  中医学理论认为,产后具有“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因为产后多有瘀血阻滞,且瘀久化热,如此时外邪乘虚入侵,瘀热互结胞中,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以致出血不止且易继发感染。所以,治疗本病应滋补气血,祛瘀止血,清热解毒[3]。宫血康方中当归补血、活血、通络化瘀、养血育阴以润肠通便;川芎活血祛瘀;三七、益

7、母草活血化瘀止血,使瘀祛新生而止血;败酱草清热解毒;人参扶正补虚,益气固表,减少褥汗量,增强机体免疫力。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化瘀,止血,增强机体免疫力之功效[4]。临床观察证明,宫血康具有促进子宫缩复、恶露如期转为浆液、保持大便通畅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无不良反应,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5【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82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89,837  [3]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93,191  

8、[4]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98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