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

ID:15206898

大小:3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2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_第1页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_第2页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_第3页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_第4页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摘要】从外感时邪、饮食不节、脾胃虚弱3个方面论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病机,并探讨该病的治则及辨证论治。指出中焦气机瘀滞,湿痰食互结,搏结肠间,经脉不通,不通则痛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机特点,治疗应从病因着手,谨守病机,以调理气机、疏通经脉、解毒散结为主。【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学;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病机;辨证论治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男童发病率较高。该病多因病毒、细菌感染所致,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近几年来,该病有增长趋势,若病情迁延,常致再发性腹

2、痛,伴发食欲不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目前西医主要采用广谱抗生素、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如头孢类抗生素、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等。而中医药治疗具有疗效明显、副作用小等优势,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此领域的独特作用,本研究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梳理。  1西医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认识9  本病于1921年首先由Brennelnann报道,故亦称为Brennelnann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可能因反复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肠系膜根部、回盲末端及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发炎,或局部受凉或饮食不节导致肠壁缺血,或交感神经兴奋致肠蠕动紊乱有关。由于本病的病因并未完全阐明,

3、故亦称之为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  小儿肠管及肠系膜相对比成人长,且肠系膜淋巴结、肠壁血管丰富,但肌层薄弱,神经调节功能不稳定,容易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导致肠道的分泌、吸收、蠕动功能紊乱。淋巴系统是身体重要的防御装置,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较差。细菌或病毒感染时,淋巴系统更容易被入侵。细菌或病毒均可经淋巴管到达相应的局部淋巴结,局部淋巴结可阻截或清除这些异物,阻止病变的扩散,此时淋巴结内的细胞迅速增殖,功能旺盛,体积增大[2]。常见的感染病毒有埃可病毒1和4及柯萨奇病毒B1和B5。极少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由细菌感染引起,细菌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次

4、之,沙门菌引起的胃肠炎也可引发本病。细菌可通过淋巴液或血液进入肠系膜淋巴结。此外,血吸虫、阿米巴原虫偶尔也可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前者为肉芽肿炎症,后者可形成淋巴结脓肿[3]。  2中医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将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归属于“小儿腹痛”9范畴。外邪侵袭,或内有所伤,以致气血运行受阻,或气血不足以温养者,均可致腹痛。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儿易受内外因素干扰,腹痛可因外感时邪、乳食积滞、脏气虚冷所诱发。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表现多为腹痛、呕吐等胃肠道疾病症状,且腹痛范围广,多位于脐周,压痛部位以脐周多见,也有表现上腹或下腹部疼痛者,部位不固定,辨证病位在

5、脾及肠胃。  21外感时邪小儿卫外功能不固,对寒暖不能自调,易为六淫所侵,以寒、暑、热、湿邪入侵为多见。外邪入侵腹中,脾胃运化功能失司,邪滞于中,气机阻滞,血运不畅,不通则痛。如风寒之邪侵入腹中,中阳受损,脾胃气机失调,经脉拘急运行受阻,故痛急。《素问·举痛论篇》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  李倩,等.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第3期2010年第27卷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或恣食肥甘厚味辛辣油腻之品,伤及脾胃,邪滞中焦,引发腹痛。暴饮暴食,胃纳过盛,损伤脾胃,脾运失司,食滞内停,气滞中焦,若脾运化无权

6、,又引泄泻。《证治汇补·腹痛》指出:“盖暴伤饮食,则胃脘先痛而后入腹,……”。《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过食生冷,寒湿留滞,气机失于条畅,通降不利,而发腹痛。恣食辛辣油腻,酿生湿热,积滞蕴结于肠胃,阻碍气机,腹痛则发。9  23脾胃虚弱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若素体脾胃虚弱,或腹痛日久,损及脾阳,中焦虚寒,脾胃功能失调,痰、湿、食停滞肠胃,阻碍气机,则成腹痛。《诸病源候论·久腹痛候》认为:“久腹痛,脏腑虚而有寒,客于腹内,连滞不歇,发作有时。”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病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因责之于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卫外不固,易受外感毒邪

7、;脾常不足,易致脾胃之疾。外因责之于六淫外邪侵袭。恣食生冷、肥甘厚味、油腻之品等则为发病的诱因,易聚湿生痰。病机为外邪侵袭脾胃,或寒饮内伤、饮食无度,脾胃功能失调,停滞中焦,则气机壅塞,血脉凝滞,痰湿食交阻,结于腹部,形成痰核(淋巴结肿大),不通则痛,不荣则痛[4]。《诸病源候论·论腹痛病诸疾》曰:“因腑藏虚,寒冷之气客于肠胃膜原之间,结聚不散,正气与邪气交争相击故痛。”《幼幼集成·腹痛证治》指出:“夫腹痛之证,因邪正交攻,与脏气相击而作也。”  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证治  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