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

ID:15207173

大小:30.5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2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_第1页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_第2页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_第3页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_第4页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作者:王力宁,汪受传,韩新民,虞舜,倪光夏,赵霞,李燕宁,艾军【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1范围本指南制订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辨证、治疗。本指南适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RRTI)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凡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增多,超过了一定范围,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93诊断3.1按不同年龄每年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诊断见表1。表1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条件年龄(

2、岁)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次/年)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次/年)反复气管支气管炎反复肺炎0~2732~5622~14522注:①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d以上;②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能。若反复感染是以下呼吸道为主,则定义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③确定次数须连续观察1年;④反复肺炎指1年内反复患肺炎≥2次,肺炎须由肺部体征和影像学证实,两次肺炎诊断期间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应完全消失。3.2按半年内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诊断半年内呼吸道感染≥6次,其中下呼吸道感染≥3次(其中肺炎≥1次)。4辨证94.1肺脾气虚证反复外感,面黄少华,形体消瘦,肌肉松软,少气懒言,气短,食

3、少纳呆,口不渴,多汗,动则易汗,或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4.2营卫失调证反复外感,恶风、恶寒,面色少华,四肢不温,多汗易汗、汗出不温,舌淡红,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红。4.3脾肾两虚证反复外感,面色萎黄或面白少华,形体消瘦,肌肉松软,鸡胸龟背,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四肢不温,发育落后,喘促乏力,气短,动则喘甚,少气懒言,多汗易汗,食少纳呆,大便溏烂,或五更泄泻,夜尿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4.4肺脾阴虚证9反复外感,面白颧红少华,食少纳呆,口渴,盗汗自汗,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红。用于痰湿蕴肺证。(7)养阴清肺口服液。每服5~10m

4、L,1日2~3次。用于阴虚肺热证。(8)玉屏风口服液。每服5~10mL,1日3次。用于肺脾气虚证。5推拿疗法常用推拿手法:清肺经,按天突,推膻中,开璇玑,揉乳旁,揉乳根,擦背。外感咳嗽加推攒竹,推太阳,黄蜂入洞,拿风池,推上三关,退下六腑,拿合谷;内伤咳嗽加揉二马,按揉气海,揉肺俞,揉肾俞。5治疗5.1治疗原则9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应按急性感染期与非急性感染期分别施治。急性感染期以祛邪治标为主,但应注意小儿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体质多虚,加上久病缠绵,若用药发散太过,汗出过多,易耗伤津液,容易伤阳败胃,造成日后正气难复,抗病力弱,病情反复。所以治疗应以轻清发散、微汗为度,并佐以扶正之品。非急性感

5、染期以虚证为主,可分为肺脾气虚、营卫失调、脾肾两虚、肺脾阴虚等证型,应分别采取健脾益气、调和营卫、补肾健脾及养阴益气的治法,以达到培土生金、扶正固表、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此外,反复呼吸道感染以体虚为主,屡感外邪。复感外邪时,应注意祛邪务尽,并应及早扶正,除药物内服治疗外,可予推拿、艾灸、敷贴疗法等外治疗法。5.2分证论治5.2.1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固表,健脾益气。主方: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常用药:人参、茯苓、白术、炙黄芪、防风、法半夏、橘红、五味子、甘草等。加减:汗多者加浮小麦、碧桃干;纳呆者加莱菔子、炒谷芽、焦山楂开胃消食;余邪未清者加黄芩、连翘清其余热;便溏者加炒薏苡仁健脾化湿。

6、95.2.2营卫失调证治法:调和营卫,益气固表。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常用药:炙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煅龙骨、煅牡蛎、大枣、生姜等。加减:兼有咳嗽者加杏仁、炙款冬花宣肺止咳;身热未清者加青蒿、银柴胡清宣肺热;咽红、扁桃体肿大未消者加玄参、射干、土牛膝根利咽化痰消肿。5.2.3脾肾两虚证治法:温补肾阳,健脾益气。主方:金匮肾气丸合理中丸加减。常用药:熟地黄、山茱萸、怀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附子、肉桂、白术、干姜、太子参等。9加减:五迟者加鹿角霜、补骨脂、生牡蛎补肾壮骨;汗多加炙黄芪、煅龙骨益气固表;低热加鳖甲、地骨皮清其虚热;阳虚者加鹿茸、紫河车、肉苁蓉温阳固本。5.2.4肺脾阴

7、虚证治法:养阴润肺,益气健脾。主方: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常用药:太子参、五味子、麦门冬、沙参、玉竹、桑叶、天花粉、扁豆、甘草等。加减:便秘加瓜蒌仁、枳壳润肠通腑;虚热加地骨皮、银柴胡清热除蒸;盗汗加糯稻根须止虚汗。5.3中成药(1)黄芪生脉口服液。每服5~10mL,1日2次。用于肺脾气虚证、营卫失调证、肺脾阴虚证。(2)玉屏风口服液。每服5~10mL,1日2次。用于肺脾气虚证。(3)参苓白术丸。每服3~6g,1日2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