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55例报告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55例报告

ID:15215147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2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55例报告_第1页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55例报告_第2页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55例报告_第3页
资源描述: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55例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55例报告【关键词】带锁髓内钉股骨干骨折骨不连2002年3月至2008年6月我们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及骨髓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55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5例均为股骨干骨折术后因内固定物折断、松脱导致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的患者。其中股骨干上1/3段11例,用钢板、V形针固定,入院前已治疗10个月;中段28例,治疗时间8个月至2年,用梅花针、钢板作为内固定器材;下1/3段16例,用钢板固定,治疗时间7~11个月。其临床特征:患肢较健侧短缩约2~5cm,成角畸形,异常活动。X线特点:股骨

2、干陈旧性骨折端向前外成角,少量骨痂,骨折端硬化,骨髓腔封闭或骨质吸收,内固定物松脱,提示明显骨不连。  1.2治疗方法3  55例患者常规测量肢体选好带锁髓内钉。按常规的带锁髓内钉手术操作规范进行,消毒,切开,显露骨折端,扩大髓腔前我们先钻通封闭的骨髓腔以降低髓腔内压力,减少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依次扩大骨折远近端髓腔,扩髓过程中用小碟盛装从髓腔溢出的泥状骨髓质以作植骨之用。将骨折复位,选好髓内钉,固定于骨髓腔内,用螺丝钉固定两端后,冲洗术区,留置负压引流管,缝合骨膜、肌肉前,将泥状骨髓质倒在骨折端周围,关闭伤口,外缚包扎,石膏托固定,术后每周行X线检查,观察骨痂生长情况

3、。  2结果  55例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平均住院时间3周。2周复查X线示44例骨折端周围出现大量骨痂生长,11例少量骨痂生长;3周X线示55例骨折端骨痂增多,密度增高。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个月,愈合率100%。51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4例膝关节活动欠佳,为入院前因未得到正常功能锻炼而导致关节僵硬所致。  3讨论3  对于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治疗,过去多采用钢板、螺丝钉、梅花钉、V形针等作为固定器材。如果用钢板、螺丝钉作内固定器材,需再次剥离骨膜,破坏骨膜血液供应,切断骨折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来源,干端旧的螺丝孔过多,难在理想位置用螺丝钉固

4、定钢板;如采用梅花针、V形针等作为内固定器材,其固定虽坚强但易分离,不能克服骨折端旋转应力、肌肉收缩力而易出现成角畸形,影响骨折愈合。  我们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陈旧性骨折术后骨不连,配合泥状骨髓质进行植骨,疗效显著。我们分析此方法有以下优点:①带锁髓内钉质地坚硬稳固,能克服肌肉展力,防止骨折端成角畸形。②带锁髓内钉两端各有坚硬的螺丝钉固定,能防止骨折端旋转分离。③术后1周拆除石膏托,逐步下地行走,避免长期卧床出现压疮等并发症;另外,早期行髋、膝关节功能锻炼,避免因卧床时间长导致关节僵硬、粘连等后遗症,缩短了治疗时间。④泥状骨髓质植骨方法,取材简单方便,骨髓质为手术扩髓

5、过程中清除之物,此时作为植骨材料可免除髂骨取骨之苦。2周后X线示骨折端周围出现大量骨痂生长,3周X线示骨折端骨痂增多,密度增高,提示骨髓质植入可加速骨痂形成,促进骨折再生长,避免了髂骨凿取骨疼痛、游离植骨块被吸收等缺点。  综上所述,带锁髓内钉固定及骨髓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具有手术简单、固定牢固、骨膜剥离少、植骨方便、骨痂生长快、住院时间短、关节功能好及费用低等特点,有临床推广价值。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