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12春《唐宋古文研究》第二阶段导学

北语12春《唐宋古文研究》第二阶段导学

ID:15297903

大小:7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2

北语12春《唐宋古文研究》第二阶段导学_第1页
北语12春《唐宋古文研究》第二阶段导学_第2页
北语12春《唐宋古文研究》第二阶段导学_第3页
北语12春《唐宋古文研究》第二阶段导学_第4页
北语12春《唐宋古文研究》第二阶段导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语12春《唐宋古文研究》第二阶段导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http://www.eblcu.cn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北语12春《唐宋古文研究》第二阶段导学一、本阶段学习内容概述本阶段学习内容包括了教材的第四和第五章内容,主要讲述了韩、柳古文运动和韩、柳古文析读。第二阶段主要是讲述了唐朝时期的古文运动概况和取得的成果以及代表人物,具体内容有韩、柳的文体和文风改革在理论上的建树、韩愈古文和柳宗元古文。重点是韩、柳古文运动的基本理论内涵、韩柳古文运动理论的核心主张和对韩柳古文的品鉴。本章的内容有:第四章 韩、柳古文运动介绍韩、柳的文体和文风改革在理论上

2、的建树。第五章韩、柳古文析读介绍韩愈古文以及柳宗元古文。二、重难点讲解第一章韩、柳古文运动第一节 韩愈、柳宗元的文体和文风改革在理论上的建树韩柳对古文运动的贡献可以分为两方面来谈,一是内容上的:前面讲过,骈体文是六朝贵族的文体,其文章缺乏现实内容,不仅他们,韩柳前的古文家有明道也没有加进任何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内容。韩柳二人都深深介入现实,当他们把现实中的情感注入文学创作中时,就赋与文章强大的生命力。二是艺术上的:他们汲取各家之长,丰富了古文的表现力,成就了古文的新面貌。对前代的吸收不只局限在先秦两汉,只局限在儒家而是广收博取

3、,也汲取六朝骈文的有益之处。各体兼长,风格独特。贞元八年(792),韩愈作《争臣论》,提出:“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这可以看作是他走向文坛的开始。从此时到长庆四年(824)是韩、柳及其追随者提倡文风改革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后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宋人姚铉说:“韩吏部超卓群流,独高遂古,以二帝三王为根本,以六根四教为宗师,凭陵轥轹,首唱古文,遏横流于昏途,辟正道于夷坦。于是柳子厚、李元宾、李翱、皇甫湜又从而和之,……世谓贞元、元和之间,辞人咳唾皆成珠玉,岂诬也哉

4、!”(《唐文粹序》)苏轼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刘熙载说:“韩文起八代之衰,实集八代之成。盖唯善用古者能变古,以无所不包,故能无所不扫也。”(《艺概·文概》)陈寅恪先生对韩推崇备至,说:“退之者,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也。”并从六方面肯定了韩愈在唐代文化史上的重要贡献:1、建立道统,证明传授之渊源;2、直指人伦,扫除章句之繁琐;3、排斥佛老,匡救政俗之弊害;4、呵诋释伽,申明夷夏之大防;5、改进文体,广收宣传之效用;6、奖掖后进,期望学说之流传。(《论韩愈》)。1、

5、标举道统上北语网院进世界学堂Page1of1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http://www.eblcu.cn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他提出了道统说。冯友兰先生说他的“道”可以在中国哲学史上占一席之地,分三个方面:推尊孟子,引用《大学》,道统之说。先秦以来,儒家思想在长期有发展过程中,不断根据需要,掺进新的成份。两汉经学已与原始儒学相去甚远。以后,在魏晋玄学、南北朝佛教的干挠下,儒学势力衰微。初、盛唐儒道佛三教合流,各家学术思想活跃,但就连倡言儒道者对儒道也不甚了了。正如柳宗元所说:“近世言理道者众矣,……其言本儒术,则

6、迂回茫洋而不知其适;其或切于事,则苛峭刻,不能从容,卒泥乎大道;甚者好怪而妄言,推天引神,以为灵奇,恍惚若化而终不可逐。故道不明于天下,而学者甚少也。”(《与吕道州温论非国语书》)因此,要使天下学者归于儒道,首先要对儒道本身进行大规模的清理。韩愈标举道统,排除了佛老杨朱之道,也排除了两汉经学以后发展起来的儒术。“道德”一词源出于老子,玄学、佛学都用这一概念,含义不清。韩愈指出了儒家的道德与佛老的道德有两点根本差异:一是老子的道德不要仁义,只顾私家之利,孔子的道德合仁义而言,是天下公言;二佛老之道是要否定圣人及其君臣父子等封

7、建秩序,儒家之道则是要分清君臣民各自的职责,设礼乐刑政以维护封建秩序。柳宗元《四维论》也说:“圣人之所以立天下,曰仁义。”这样,他们就确立了以仁义为定名的儒家道德观。韩愈在《原道》对“道”有过一个界定:(页5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仁义的具体内容是圣人施博爱而臣民行其宜:“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丝麻、作器皿、通财货,以事其上者也。”他主张明道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就是要用儒家的道统重新建立起封建等级制的思想基础。当时这样做,一是要反对佛老,二是要反对藩镇割据。释老之害在韩愈看来,主要表现

8、在社会经济上,《原道》中说得很明白,而且态度坚决。在《谢自然》诗中对道教也表现反感:“人生在常理,男女各有伦。寒衣及饥食,在纺织耕耘。下以保子孙,上以奉君亲。苟异于此道,皆为弃其身。”但韩愈所反之佛,为檀施供养之佛,非明心见性之佛,乃着眼于其社会危害。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叛乱,愈演愈烈。有时甚至直接威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