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doc

论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doc

ID:15319791

大小:5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02

论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doc_第1页
论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doc_第2页
论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doc_第3页
论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doc_第4页
论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容提要:翻译活动需要译者在原文形式可能具有的意义或功能以及译文语言可用的资源两方面频繁地进行判断与选择,翻译操作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判断与选择的过程。有意义的选择牵涉到某种经过周密考虑的、确定的、且具有内在连贯性的原则,翻译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便是帮助学生对于翻译的原则形成健全的意识,并自觉地将其运用于自己的翻译实践。这种健全的翻译原则意识显然只能以某种健全的理论作为基础,因此任何一种严谨的翻译教学都应该以中肯而切要的理论作为指导。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包括:(1)阐明

2、翻译活动的本质;(2)总结出具有可操作性、适用于各类文本的翻译原则,用于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分析翻译中的问题,以及品评译文的质量。本文在分析评述中外翻译史上主要的流派以及具有代表性的翻译原则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社会符号学理论及其翻译原则对于翻译教学的指导意义。要不要理论?高等院校里有关专业开设翻译课程已经有许多年的历史,但是翻译教学界对于翻译课的教学中应否包括理论内容,以及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应该扮演何种角色的问题似乎还没有很确定的认识。1985年,王佐良先生召集北京地区高等院校部分翻译课教师座谈翻译教学问题,有些教师在发言中

3、就认为翻译教学用不着理论。(劳陇,1994:647)其实,认为翻译教学用不着理论的观点只是整个翻译界存在着的某种缺乏乃至轻视理论研究的倾向的反映,诚如王佐良先生(1994:710)所指出的那样:“研究工作最怕缺乏材料而空谈理论,但就翻译而言,情况却相反,是有丰富的材料而理论还停留在严复的信、达、雅三点论。”但是,如果说成熟的职业翻译工作者可以不关心或者较少关心翻译理论问题的话,翻译课的教师却不能不重视这个问题,因为他们的工作不纯粹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会直接或者潜在地影响到许多今天身为学习者而明天将去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对这项工作本

4、质的认识,并且进而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职业水平。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理论是对问题的一种看法。翻译大师们不一定会提出系统的翻译理论,但是他们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某种言明或不言明的原则,因为翻译操作的过程就是一种频繁的判断与选择的过程;而有意义的选择必然牵涉到某种经过周密考虑的、确定的、并且具有内在连贯性的准则。古代欧洲基督教的教父杰罗姆(340?-420)在翻译《通俗拉丁文本圣经》(Vulgate)时,就自觉遵循着一套经过深思熟虑的、以翻译意义为核心的原则,并且公开地宣布和捍卫这些原则。(奈达,1983:51)

5、在我国古今翻译大师们那里,我们也不难发现各种以笼统或概括的形式存在着的理论原则,例如唐朝佛教高僧玄奘(600—664)的“既须求真,又须喻俗”说以及当代著名法语文学翻译家傅雷(1908-1966)的“神似”说等等。14理论不能够脱离实践,但是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其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更糟——那就是使学习者在学习阶段就养成某些错误有害的习惯。粗略说来,翻译研究可分成理论和技巧两方面。技巧本身多种多样,也无所谓高下之分。在具体的上下文里究竟采用哪一种技巧,这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对理论的深层次理解所决定的;也就是说,技巧

6、只有在一定的理论框架中才能够得到证明。没有理论根基的技巧是支离破碎的技巧,无助于学习者举一反三,系统地掌握处理翻译难题的能力。因此在各种严肃认真、有相当水准的翻译教学中,都应该包含有中肯而切要的翻译理论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应该有机地融汇在翻译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作为它们的统率和指南。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所能发挥的两个最重要的作用是:(1)阐明翻译活动的本质;(2)提供具有可操作性、适用于各类文本的翻译原则,用于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分析翻译中的问题,以及品评译文的质量。要什么样的理论?翻译活动牵涉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至今还没有一种

7、能够被普遍接受的理论,但是翻译教学中总需要有一种确实可以遵循的理论原则,才能够比较有效地引导学生入门,少走弯路。但是翻译教学中究竟适宜采用什么样的翻译理论呢?对于这个问题,翻译研究发展历程的本身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二十世纪世界文化发展中的两大思潮是科学主义(如哲学中的分析哲学)和人本主义(如哲学中的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由于受到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自然科学辉煌成就的影响,社会科学在整体上出现了自觉向自然科学靠拢的趋势,力图以纯客观的态度来研究对象。但在另一方面,人本主义又在努力地抗争,力图维护社会科学所特有的人本性质。两大

8、思潮的碰撞使得社会科学的许多具体学科经历了从对客体性的单一强调走向主客体并重的过程。二十世纪语言学所走过的道路便明显地显示出这种发展轨迹:从二十年代把语言视为结构实体、因而注重描述静态语言系统的索绪尔语言学,到七十年代后期开始的对语言的客观特性与语言使用者的交际能力同时并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