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作品之十五舒婷《致橡树》

第二章作品之十五舒婷《致橡树》

ID:1535783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2

第二章作品之十五舒婷《致橡树》_第1页
第二章作品之十五舒婷《致橡树》_第2页
第二章作品之十五舒婷《致橡树》_第3页
第二章作品之十五舒婷《致橡树》_第4页
第二章作品之十五舒婷《致橡树》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作品之十五舒婷《致橡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作品之十五舒婷《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绝不象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象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得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象刀,象剑,   

2、也象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象沉重的叹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云霞、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5   却又终生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一、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先后做过泥水工、浆纱工、挡车工、统计员、讲解员、焊锡工等。1971年起,她的一些抒情诗开始流传,其诗作陆续在报刊上发表,引起注目。80年代前后,舒婷的诗歌在文学界产生重要影响,评论界称她为“新诗潮”、“朦胧诗”的代表诗人。19

3、8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优秀新诗(诗集)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1年全国优秀诗歌奖。舒婷的诗以蕴含了一种崭新的思考方式和情感特征受到评论界的肯定。她用诗歌唤起人们对独立价值的肯定和对个体生命的珍爱。现在有些人在写诗,有些人在读诗,有些人看不起诗,但是诗歌不会灭亡,因为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品位,必然有人去追求它。所以,现在应该是中国诗歌最正常的时期。面对当前中国诗坛的现状和“中国诗歌正在走下坡路”的说法,诗人却处之泰然,认为全民写诗的时候是中国人生活最不正常的时代。《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作为女性的一员,诗人深感女

4、性独立人格易受忽视,女性解放道路进程艰难,诗人为此沉思、探索,批判、抗争,用诗歌呼唤社会关注女性人格独立,社会文明进步。二、中心思想:5《致橡树》是现代女性的爱情新观念,诗歌披着爱情的外观,呼唤着自我的独立人格—“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诗人假托木棉,通过木棉对橡树的独白,表达现代女性全新的爱情理念。三、作品分析第一层:对依附型爱情的彻底否定。主要通过两个“绝不学”暗示出来,一是“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靠攀援高枝、依附高枝,才把花朵挂在高处、炫人眼目;二是“绝不学痴情的鸟儿”,靠筑巢于大树、栖息于绿荫,以躲风避雨。第二层:对奉

5、献型的爱情有保留的否定,前面对依附形爱情是通过两个“绝不学”的字眼加以彻底的否定,这里对奉献型的爱情则用“也不止”的词句,有保留的予以否定,原因是奉献型的爱情还有它不可抹煞的一面。但就其主导意识看,对奉献型的爱情不是肯定,而是否定。因为在抒情主人公的心目中,这并不是完美的爱情,从根本上说,它与依附型爱情一样,都是以牺牲一方的前提的,奉献与依附,同样反映出爱情双方在人格上的不独立、地位上的不平等。因此,也就失去了爱情的完美性!5第三层:对理想型爱情是礼赞。用一系列的意象暗示出理想型爱情的标志有两个:一是平等的地位。做为树,你我同高,卓立于丛林之内;做为人,你

6、我同值,奋发于人群之中。彼此之间,从内心真正承认双方存在的等值性,从而形成高度默契,这才是理想型爱情的基础。二是独立的人格。“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的红硕花朵”,你有你的锋芒,我有我的火焰。平等的地位来源于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人格是浇灌理想型爱情基础的“钢筋”和“水泥”。四、艺术特色诗的开头,用一系列否定性比喻,批判了世俗的爱情观念。虽然诗人并不完全反对为相爱的人的“高度”和“威仪”做铺垫,甚至也默认了女性应该奉献自己的“日光”和“春雨”,但是,诗人坚决反对女性像凌霄花一样,“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或者像痴情的鸟儿,在对方冷漠的绿荫下“重复单调的歌曲”

7、。诗人冲破传统,突破了爱的世界中只提倡为对方奉献、牺牲的藩篱,明确表达了女性不能只是充当陪村的态度。在诗人眼里,女性充当“春雨”,充当“日光”无可非议,但这决不是爱情的真谛。“不,这些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像和你站在一起。”木棉的宣言,鲜明地表达了现代女性“人格独立,地位平等”的爱情主张。不仅如此,诗人还强调了相爱的双方应该“心灵相通,志同道合”,做到“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除此之外,在诗人眼里,男性,他必须有男子汉的阳刚,“像刀、像剑”;女性,她要女性的柔韧,像“红硕的鲜花,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为了共同的理

8、想和事业,爱的双方须同甘共苦,一起分担“风雷”,共享“虹霓”,甚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