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

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

ID:15394988

大小:5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3

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_第1页
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_第2页
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_第3页
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_第4页
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第一章 总 则第—条 为减少和防止雷击危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规范全省防雷设施的检测工作,保证检测质量,根据《省气象条例》、《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特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全省各级检测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设汁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及现行的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并严格按各级检测机构制定的《质量管理手册》开展工作。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省各级防雷检测机构使用。第二章 检测项目第四条 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防雷类别的判定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

2、果,按照防雷要求分为三类。对各类建筑物防雷分类的判定见《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五条 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由设计审查室负责。审查一、二、三类新建、已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是否有防直击雷和雷电波入侵的措施。对第一类和《规范》第2.0.3第四、五、六款的二类防雷建筑尚应审查是否采取防雷电感应的措施。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分图纸和现场审查。主要根据防雷类别审查其防雷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图纸是否规范,说明是否准确,设计单位是否具备资格,现场审查主要是审查是否按设计施工图施工,并最终通过

3、现场检测判定设施的性能。审查完成后通知检测站按照审查结果进行现场跟踪检测。第六条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1、建筑物的几何尺寸。表征建筑物外形构造特点,同时也可为避雷装置检测提供有关参数确定或判定依据的建筑物的长、宽、高、半径等。由于建筑物的不同,本细则对建筑物几何尺寸的测量作如下规定(见附图)。(1) 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第一章 总 则第—条 为减少和防止雷击危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规范全省防雷设施的检测工作,保证检测质量,根据《省气象条例》、《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特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全省各级检测机构依

4、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设汁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及现行的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并严格按各级检测机构制定的《质量管理手册》开展工作。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省各级防雷检测机构使用。第二章 检测项目第四条 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防雷类别的判定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照防雷要求分为三类。对各类建筑物防雷分类的判定见《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五条 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由设计审查室负责。审查一、二、三类新建、已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是否有防直击雷

5、和雷电波入侵的措施。对第一类和《规范》第2.0.3第四、五、六款的二类防雷建筑尚应审查是否采取防雷电感应的措施。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分图纸和现场审查。主要根据防雷类别审查其防雷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图纸是否规范,说明是否准确,设计单位是否具备资格,现场审查主要是审查是否按设计施工图施工,并最终通过现场检测判定设施的性能。审查完成后通知检测站按照审查结果进行现场跟踪检测。第六条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1、建筑物的几何尺寸。表征建筑物外形构造特点,同时也可为避雷装置检测提供有关参数确定或判定依据的建筑物的长、宽、高、半

6、径等。由于建筑物的不同,本细则对建筑物几何尺寸的测量作如下规定(见附图)。(1) 天面尺寸的测量按照“常见天面形状测量示意图”测量天面尺寸(2) 高度按照“高度测量示意图”测量建筑物高度。(3)、建筑物几何尺寸的测量要求A 单位:m,仪器:皮尺(长、宽、高),准确度0.01m(高,准确度0.2m,量程0-70m)。量0-50m,视距测高仪B 天面尺寸在参考设计图的情况下在地面进行测量,有特殊造型天面时才在天面测量。C 地面测量长、宽规定在距地1.2m高处测量,皮尺应保持平直,用皮尺测高时应保持垂直,用皮尺测量几何尺寸

7、时必须两人读数,当两人读数误差小于±0.1m时,只作一次测量并记录,误差大于±0.1m时,应复测,直至满足误差要求。用视距测高仪测量高度时,至少选两档测距测量,两次测量误差小于±0.2m,否则复测,直至满足误差要求。(4)、判定:建筑物几何尺寸没有标准,不作是否合格判定。2、接闪器类型接闪器类别有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线等,根据设计图和现场目测确定同—建筑物可选用不同类型的接闪器,故接闪器只作记录,不作判定。3、接闪器有效高度按闪器有效高度指接闪器高出被保护物平面的高度。(1)、避雷针有效高度=避雷针高度—被保

8、护物的高度。(2)、避雷针高度、被保护物高度单位为m,用视距测高仪测量,准确度0.2m,同一目标须选两档测距测量,两次测量误差应小于±0.2m,否则复测。测量人应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对避雷针和被保护物进行测量。(3)、避雷线的有效高度=避雷线最低点距地高度-被保护物高度。(4)、避雷线最低点的投影点即是避雷线两支杆的最低的所在点,按上述方法,用视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