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ID:1540331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_第1页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_第2页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_第3页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_第4页
资源描述: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然地理学论文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谈宇宙与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摘要: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是人类从古到今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从宇宙中天体形成的角度来阐释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由于关于宇宙中天体的形成以及地球的起源有着诸多的假说与猜测,可谓百家齐放,众说纷纭。本文主要以其中最具说服力的假说为依据论述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关键词:宇宙天体地球形成与演化正文:地球处于宇宙之中。在庞大的宇宙空间中,有着许多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星系、星云等天体。可以说,没有宇宙这个巨大的载体的来提供时间和空间,地球便无以出身之地。因此,讨论地球的起源,首先要从宇宙的产生谈起。目前最有科学依据的宇宙形成假说便是宇宙大爆

2、炸假说。宇宙中任何物体的形成都离不开物质。可见物质变化在宇宙演化中扮演者一个如何重要的角色。宇宙的历史就是物质组成的历史。宇宙“诞生”之时,将近150亿年前,只是无序和混沌。冥冥茫茫中,漂浮着一些物理学家称之为“基本粒子”的东西。这些小东西经过漫长的时间和空间,相互结合,形成复杂结构,又经过漫长的时空变化,新的个体又形成了更为先进的系统。这种物质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凭空的,而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目前最有说服力的宇宙产生假说便是著名的“宇宙大爆炸”假说。“宇宙大爆炸”假说是由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加莫夫(Gamow,1952),最先提出的。该假说认为,大约在150亿a(年)以前,所有的天体物

3、质都集中在一起,密度极大,温度极高,被称为原始火球。这个时期的天空中,没有恒星和星系,只是充满了辐射,后来由于某种未知的原因,原始火球发生了大爆炸,组成火球的物质飞散到四面八方,随着物质的膨胀和冷却,宇宙开始了自身的演化历史。正是恰到好处的大爆炸确定了宇宙必然要从小到大、由混沌向递序、由无结构向递复杂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进化。自然地理学论文该假说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模型之一。该模型由于得到许多观测结果的支持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支持,并被称为宇宙成因假说。毫无疑问,作为宇宙中的成员之一—地球,便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产生。地球是太阳的一颗恒星。目前,关于地球成因较为流行的观点是“星子

4、连续吸积”模型。原始的太阳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星际尘粒在绕原太阳旋转过程中相互碰撞、粘合,进而形成直径更大的星子。在星云盘中,靠近“原太阳”的星体主要由难熔的金属Fe、Ni及其氧化物所组成;随着与“原太阳”距离的增加,原子的化学组成逐渐被Mg和Fe的硅酸盐以及水、甲烷、氨以及其他的挥发组分的冰组成。这些星体中就包括地球。地球在诞生之前的母体为“双母”,即两颗行星的星胚的最初的自旋运动称为“双母”,指的是水星和金星的星胚。地球和月亮在被双母子俘获之前,它们本来就是一对类似双母的在混沌宇宙的黑暗中形成自旋的双星胚,“双母子”引起的振荡和它们的巨大引力,在被拉动的物质流中作圆周运

5、动,因为地球的物质团块大,月球的物质团块小,依照物质间的引力关系,地球的雏形就被俘获为行星,而地球雏形的伴星月亮的雏形就成为了围绕地球旋转之星。这就是“双母子”原理。根据这两个最具说服力的模型和原理,地球的雏形便产生了。宇宙进化的动力有两种。一是天促,即宇宙不断的有序膨胀,为其子孙各代、各层次自组织的系统创造进化的大环境,提供新的负熵源,促进其子孙的进化。这是外部动力。二是物进,即赋予其子孙自组织系统具有进化对象和进化的对象性。这是内部动力。两者相互协调,共同促进了宇宙以及宇宙中天体的产生与进化。那么,地球幼体又是如何演化的呢?关于地球的演化,科学界也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已

6、经形成了一种比较公认的看法,那就是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的发展与演化是相互关联的。地球的演化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冥古宙;(二)太古宙;(三)元古宙;(四)显生宙。现用表格表示如下:地球的历史梗概自然地理学论文根据上面的表格可以很明显的了解到,地球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漫长变化才逐渐形成今天的具有先进系统的地球。应当引起注意的是,现有的假说并不能作出对宇宙及地球起源以及进化的定论,科学探索仍然在进行中。地球的演化离不开她的载体宇宙,也离不开最基本的结构基础物质。正是在宇宙创造的各种有利条件和物质无休止的发展变化中,地球一步步的成长演化。如今地球仍然在不停的变化演化之中。很难设

7、想,数亿年之后,地球乃至宇宙将会是什么样子?茫茫宇宙,究竟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奥秘?这些问题,也是无数科学家不懈研究地球起源与进化的不竭动力。参考文献:[1]缪启龙主编《地球科学概论》气象出版社,2004年[2]陈俊王鹤年《地球化学》科学出版社,2004年[3]桑吉仁谦《宇宙·智慧·文明大起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4]陶同《进化中的宇宙》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5]HubertReeves[法]《星之尘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TheTitle:TheFormatio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