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直线往返运动 定位控制 plc程序设计

小车直线往返运动 定位控制 plc程序设计

ID:15404451

大小:155.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03

小车直线往返运动 定位控制 plc程序设计_第1页
小车直线往返运动 定位控制 plc程序设计_第2页
小车直线往返运动 定位控制 plc程序设计_第3页
小车直线往返运动 定位控制 plc程序设计_第4页
小车直线往返运动 定位控制 plc程序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车直线往返运动 定位控制 plc程序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学专业课程实践训练摘  本实验运用PLC技术通过西门子S7-200仪器来实现的。具体是由四个传感器、四个控制开关通过网络程序完成的。实验包括了PLC编程、西门子运用及现场操作等各方面知识。本设计是针对现代自动配货、配料运输等工业生产和商业运营的社会需求,设计一种小车直线定位控制系统。关键词:PLC技术  西门子  PLC可编程控制  程序网络梯形图大学专业课程实践训练目  录大学专业课程实践训练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 选题背景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关于智能小车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人关注。全国电

2、子大赛和省内电子大赛几乎每次都有智能小车这方面的题目,全国各高校也都很重视该题目的研究,可见其研究意义很大。智能小车,也成轮式机器人,是一种以电子为背景,涵盖智能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学科的科技创新性设计。一般主要由路径识别、速度采集、角度控制及车速控制等模块组成。本设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设计的小车自动往返运动应该能够实时循环运动和制动等功能。1.2 选题意义为了使设计更为贴近生活,里面囊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小车直线自动往返运行,这个设计在生活中一般被用在现代自动配货、配料运

3、输等工业生产和善业运营中,目前已经成为了生活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设计。我们正在逐渐的完善它使其效率更高。另一个设计是小车制动控制,这个课题本身也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对工业生产和商业运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这里我们研究的只是简单地控制,是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做个垫脚石。只有我们学好的基础,以后工作中才可以不断的改进和研发。基于这些因素,这次设计课题是非常有意义的。大学专业课程实践训练2  PLC简介2.1 PLC概述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Controller)是计算机家族中的一员,是为工业控制应用而设

4、计制造的。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称作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简称PLC,它主要用来代替继电器实现逻辑控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装置的功能已经大大超过了逻辑控制的范围,因此,今天这种装置称作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C。但是为了避免与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的简称混淆,所以将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2.1.1 PLC的由来在60年代,汽车生产流水线的自动控制系统基本上都是由继电器控制装置构成的。当时汽车的每一次改型都直接导致继电器控制装置的重新设计和安装

5、。随着生产的发展,汽车型号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这样,继电器控制装置就需要经常地重新设计和安装,十分费时,费工,费料,甚至阻碍了更新周期的缩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969年公开招标,要求用新的控制装置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并提出了十项招标指标,即:(1)编程方便,现场可修改程序;(2)维修方便,采用模块化结构;(3)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装置;(4)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装置;(5)数据可直接送入管理计算机;(6)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竞争;(7)输入可以是交流115V;(8)输出为交流115V,2A以上,

6、能直接驱动电磁阀,接触器等;(9)在扩展时,原系统只要很小变更;(10)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至少能扩展到4K。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第一台PLC,在美国通用汽车自动装配线上试用,获得了成功。这种新型的工业控制装置以其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可靠性高,通用灵活,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很快地在美国其他工业领域推广应用。到1971年,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食品,饮料,冶金,造纸等工业。  这一新型工业控制装置的出现,也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高度重视。1971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这项新技术,很快研制出了日

7、本第一台PLC。1973年,西欧国家也研制出它们的第一台PLC。我国从1974年开始研制。于1977年开始工业应用。2.1.2 PLC的工作原理大学专业课程实践训练当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输入采样阶段在输入采样阶段,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象区中的相应的单元内。

8、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映象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改变。因此,如果输入是脉冲信号,则该脉冲信号的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该输入均能被读入。用户程序执行阶段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梯形图)。在扫描每一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