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朗声奠基业 更楼点鼓保平安————贵门山麓宋代建筑存续的教学风范

书院朗声奠基业 更楼点鼓保平安————贵门山麓宋代建筑存续的教学风范

ID:15417581

大小:2.98 M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3

书院朗声奠基业 更楼点鼓保平安————贵门山麓宋代建筑存续的教学风范_第1页
书院朗声奠基业 更楼点鼓保平安————贵门山麓宋代建筑存续的教学风范_第2页
书院朗声奠基业 更楼点鼓保平安————贵门山麓宋代建筑存续的教学风范_第3页
书院朗声奠基业 更楼点鼓保平安————贵门山麓宋代建筑存续的教学风范_第4页
资源描述:

《书院朗声奠基业 更楼点鼓保平安————贵门山麓宋代建筑存续的教学风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书院朗声奠基业更楼点鼓保平安——贵门山麓宋代建筑存续的教学风范汪漩会稽山南麓,嵊州西南有贵门山。贵门山原称“鹿门山”,鹿门山崖有南宋学者吕大棋父子创建的鹿门书院与贵门更楼。书院和更楼始建于宋淳熙年间(1174—1189),位于嵊州市贵门乡北,南山湖东南,至今已800余年,虽经历代修缮,但古朴典雅,风韵如昔,依然展现着宋代建筑的光辉,发挥着教育励人的积极作用。民国《嵊县志》记述:“贵门山古称鹿门山,其时古木参天,野草丛生,时闻鹿鸣之声。南宋淳熙初年(1174),吕规叔于此创建书院,故名鹿门书院。”又云:吕祖璟,吕大

2、棋之子,曾任淮南安抚使,训兵抚士,恩威明信,颇有政绩,弃官回乡,为保地方平安,建更楼,骑射狩猎,保卫疆场,……如今还留有当年练武坦地,俗称“演武场”。书院和更楼由吕氏几代相继建成,沿称“鹿门书院”,也称“贵门更楼”,世代传承教育事业,激励培育后人,存续至今。吕大棋(1125—?),字规叔,原籍安徽寿春,“文献世家,中原望族”。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浙江嵊县吕氏宗谱》(木刻活字印本)记述:吕氏出自姜姓,以国为氏,始祖吕侯,即吕尚,俗称“姜子牙”。北宋仁宗时,吕尚后裔登科及第,吕大防官居左光禄大夫,任尚书左仆射

3、兼门下侍郎,号称贤相。吕大棋任婺州(今浙江金华)教授(州府教育官吏)、河南府推官、监察御史。吕大棋在任婺州,缔姻剡县(今浙江嵊州)过氏,爱幕会稽山水,年届五十,自婺迁居剡西鹿门,筑白宅墅,又称“梅墅”,建鹿门书院,培育乡里子弟,是吕氏迁徙嵊州始祖。吕大棋年轻时与侄吕祖谦慕仰杨时。杨时(1053—1135)北宋学者,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官至龙图直学士。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辞海》1979年版,第1259页)吕祖谦(1137—1181)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曾

4、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和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辞海》1979年版,第728页)鹿门书院和贵门更楼相继而建,构筑独特奇巧,功能布设完美,显示着宋代城堡与四合院安家宜居的时代风貌。整个建筑,坐北朝南,上下二层,“上院下堡”。上层楼房:檐宇相接,回廊互通,四方相连;西是书院,东是更楼,前后有“门楼”、“忠义祠”……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登楼北望,一坝锁平湖,青山碧水相映成趣,山峦风光、南山湖色尽收眼底。下层块石台基,四向围砌,中是“天井”,犹如城堡“城池”;南北石砌拱洞,似隧道,又似城门,跨于会稽至婺州

5、古道之上。南门题书“古鹿门”;北门镌称“贵门”,字大如斗,系朱熹手笔。相对于南、北两门内侧,婺东书法家赵睿荣又分别题写“隔尘”、“归云”。“一门两额”,内外异称,别具一格;内外联读可得“古鹿隔尘,贵门归云”,涵义深切,耐人寻味。宋淳熙年间,书院落成。吕规叔与子吕祖璟、侄吕祖谦在鹿门书院主持讲学,传播士人风格,培育人才,文武兼修,致仕演武,名声鹊起,学子成群,噪越、明州府。清朝著名诗人周师濂赞美鹿门书院:“凿山垒石一朝成,结构精庐三十楹。规叔东莱曾讲学,至今弦诵继家声”。山阴王瘐山《咏更楼》诗云:“竹柝响深宵,搀入

6、更楼鼓。凉风袭九秋,炎曦忘夏五。两军对堡排,疑是肃军伍”。淳熙七年(1180),理学家朱熹任浙东常平盐使,来嵊赈灾,拜访吕规叔,会晤吕祖谦,遂意相投,留居书院,辅佐讲学。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曾任秘阁修撰等职。……在哲学上发展建立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理论学体系。……从事教育五十余年,认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至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朱文公文集》卷十四

7、《甲寅行宫便殿奏札二》)。……从高山上残留的螺蚌壳论证地质变迁(原为海洋)说等。(《辞海》1979年版,第81页)朱熹深知吕氏家族,学源流长,英才辈出,对吕规叔与子(吕祖璟)、侄(吕祖谦)仰慕甚厚,留居期间,切磋交流,为教书育人的书院文化增添了殷实内容。据吕先义《书院文化创办人吕规叔》记述:鹿门书院的存续,不啻是古迹和建筑的保存,不啻是山野建筑的显摆,而是文化活动的空间,是文人学者的意韵和气息,是书院活动的传承、渗透和发展。书院的学习氛围,书院师生的学养熏陶,抑扬顿挫的讲课,朗朗书声的环境,营造着文明的气度。从文

8、化渊源上说,吕规叔坚守传承的是“吕学”,源于坦荡、包容的中原文化,浙江是“吕学”的再生地。朱熹学说为闽南学派,属于闽学文化。吕规叔青年岁月及任婺州教授时期,谙知张南轩(?—1180),原籍四川,来浙江之前,在川、湖、广润泽甚深,曾在湖南岳麓书院执教,趋于湖湘文化;后任浙江严州大守,与吕规叔邻墙而居,交谊甚深,深得其奥。吕规叔创办鹿门书院,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使中原文化、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