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平2011.5.31论文

刘桂平2011.5.31论文

ID:15423569

大小:56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3

刘桂平2011.5.31论文_第1页
刘桂平2011.5.31论文_第2页
刘桂平2011.5.31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刘桂平2011.5.31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基土桩式托换及顶升纠偏工程实践作者:刘桂平(山西太行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摘要:某项目工程塔楼由于地基土发生不均匀沉降,致使该塔楼整体向北倾斜,采用地基土桩式托换及顶升纠偏的方法对塔楼进行治理。治理后塔楼与门楼顶张开裂缝完全恢复,倾斜度小于设计规范所规定的偏差,且变形处于稳定状态,施工及顶升期间塔楼未产生新的裂缝,达到了预期的治理效果。Abstract:Towerasaprojectofunevensettlementoffoundationsoil,resultingintheoverallnorthwar

2、dtiltofthetower,theuseofsoilandpileunderpinningthemethodofTrestletowerfortreatment.Theroofofthetowerandthegateafterthetreatmentwithopenfracturesfullyrecover,thegradientislessthanthedeviationunderthedesignspecifications,andthedeformationisstable,thetowerdur

3、ingconstructionandliftingdoesnotproducenewcrackstoreachthedesiredtreatmenteffect。关键词:桩式托换;顶升;纠偏1引言某项目工程塔楼高13.4m,结构三层,平面面积为5.0m×5.0m,条形基础、砖混结构,基础宽0.8m,墙厚0.37m,于2006年建成。建成后因地基土发生不均匀沉降变形,致使塔楼整体向北倾斜,塔楼与门楼顶部裂缝张开80~100mm。为终止塔楼地基土沉降变形及上部结构裂缝宽度继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2诱

4、发塔楼地基不均匀沉降原因2.1回填土厚度不均匀,造成地基土压缩层厚度的不同,导致北侧与南侧出现沉降差。2.2回填土成分复杂,施工时未进行有效夯实,密实度差,压缩性大,回填土地基强度低,且分布不均匀。2.3回填土层滞水含水层厚度均2.4m,且分布不均匀,在其长期作用下,地基土饱和软化,呈软塑和流塑状态,南薄北厚,其分布不均性导致地基压缩变形的不均匀性。3顶升、纠偏设计3.1顶升力的确定地基承载力180kPa,建筑面积25㎡,基础面积13.44㎡,要求顶升力P1=13.44×180=2419kN。根据设计要求,

5、拟布6个100T千斤顶(1#~6#),千斤顶及托换桩位置见下图:基础南侧沉降1mm,北侧沉降3.4mm,为找平基础,6个千斤顶同时顶升31mm,千斤顶需顶升力P1=2419kN,6个千斤顶同步顶升可提供P2=6×1000=6000kN,P2>P1。1#、6#千斤顶保持原压力,采用2#、3#、4#、5#共4个千斤顶进行同步顶升,顶升力按塔楼总荷载2/3计算,P3=2P1/3=1612.8kN,4个千斤顶可提供P4=4×1000kN=4000kN,P4>P3。千斤顶满足整个顶升要求。顶升过程中,南北两墙下基础各

6、负担着1/4塔楼的重量,两个支点(1#与6#,3#与4#)中心距5.0m,基础强度、厚度较小,难于满足顶升过程墙重对基础形成的剪切力,故于南北两侧中间各设一个砼墩D1和D2,坐于灰土垫层,每墩提供750kN抗力,采用50T千斤顶(7#、8#),辅助北侧塔楼顶升和纠倾。3.2托换桩反力验算人工挖孔灌注桩提供反力,经计算,人工挖孔桩全部进入中等风化石灰岩1m,桩径φ800mm,采用15根22为主筋,φ10螺旋筋@150mm,16加强筋@2000mm。在残坡积物以上考虑负摩阻力,考虑残坡积物和嵌岩段摩阻力及端阻力

7、,可提供单根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Ra=2814.5kN,6个托换桩可提供反力F=6×2814.5=16887kN,该反力F>>P1和P3,满足顶升要求。3.3基础顶升强度设计基础宽0.8m,高0.3m,经验算强度难于满足顶升要求,需加设补强梁,采用C30砼进行浇筑,补强梁截面400mm×400mm,上部钢筋为520,下部钢筋为220+520,箍筋为φ8@200。3.4千斤顶卸荷及其要求完成最后一级顶升稳定3小时后千斤顶方可卸荷。卸荷前将工字钢支撑钢楔用锤塞紧,拆除千斤顶。拆千斤顶顺序先拆南侧,继之拆除中部,

8、随后为东北和西北角,最后拆除南北两侧中部千斤顶。待千斤顶拆除后马上浇注二步砼及三步微膨胀硬性砂浆后,才能拆除后续千斤顶,按此做法完成全部千斤顶拆除工作4施工工艺4.1导洞、平洞、主洞土方开挖根据既有建筑物托换桩布桩位置,确定导洞施工方位,每个导洞贴基础边缘向下开挖,直径800mm,基础下挖1.7m,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定位,确定平洞施工方向,平洞沿托换桩桩孔方向开挖,高1.7m,宽1.0m,挖至桩孔位置进行主洞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