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员增效的神话与现实

减员增效的神话与现实

ID:15466769

大小:3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3

减员增效的神话与现实_第1页
减员增效的神话与现实_第2页
减员增效的神话与现实_第3页
减员增效的神话与现实_第4页
减员增效的神话与现实_第5页
资源描述:

《减员增效的神话与现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减员增效的神话与现实一段时期以来,国内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把“减员增效”,即通过裁减员工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作为帮助企业摆脱经营困境,改进绩效的主要举措甚至灵丹妙药之一。无独有偶,这一信条和偏好在国外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中也大有市场,应用很广。案例“减员增效”后的困惑大江机械有限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规模大、知名度高、装备先进、产销量大的高精度机床专业生产厂家,是国家重点骨干企业和大型二级企业。1992年时,企业拥有员工43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800余人,各类高级技工和技师600余人,熟练、技工上千人。进入90年代中期,国内机床产业发生结构性调整

2、,整体产销形势变淡大江机械有限公司逐步陷入了产品积压、开工不足、负债率攀升、人员开支居高不下的经营困境。为了摆脱企业出现的严重困难,适应市场形势变化,提高在产业中的竞争能力,大江机械有限公司董事会决定“推行总成本领先战略以及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减少人员总量,减轻人工成本压力来缓解企业经济压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努力赢得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在外部管理咨询机构的帮助下,公司在1997-1998年制定并实施了以“;成员增效”为本意的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以多种形式和途径解雇了近1300名员工。其中,除了少量是根据考核和绩效等情况裁掉的不适合工作岗位要求的人员外,大

3、量被裁人员是基于企业的市场经营业务的结构性调整,以及与企业组织机构的重组、分立、撤消相关联的结构性裁员。是一种力图通过减少员工总量,减轻人工成本压力来缓解企业经济压力的经济性裁员行为。被裁人员中不乏有经验有技术的老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大江公司的大幅度裁员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一段时间成了当地新闻媒体追逐报道的焦点,企业的知名度大大提升,但社会各界对该企业裁员的评价不一,一些不利看法和评论,对企业的公众形象和一些员工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公司领导充分肯定“;成员增效”后取得的成果和新气象。在这次裁员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公司大量减少了工资、福利、保险、管理与办公费用等财务支出,降低了人力

4、成本和生产运营成本,整体财务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税后利润开始攀升,股东们是满意的。由于企业部门规模缩减了一半,大量的机构、岗位被重组和合并,员工的工作量普遍增加,有的甚至增加到以前的两至三倍,人浮于事的现,象从根本上被扭转。许多部门领导反映,“;成员增放”对在职员工触动很大,“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的企业口号已经深入人心,大家的危机感和压力感剧增,日常管理工作比以前简单轻松多了。然而两年后,这次裁员埋下的隐患在大江公司逐步显现出来。有一部分被裁人员对当年裁员的合法性和公平性提出质疑,要求公司补偿他们的损失,最要命的是,他们组织起来,到省市政府上访,向新闻单位陈情,田公司静

5、坐,搞得大江公司是声名狼藉,人言鼎沸,最后不得不在各方的压力下,再次支付给被裁减人员相应的经济补偿,方才息事宁人。公司财务部报表反映:如果把这次裁员的各种经济补偿、遣散费用,以及替代被裁人员工作的各种培训、招聘等成本汇总核算,则裁员对降低公司人力成本和财务贡献实际上是相当有限的。公司“减员增效”后的留任员工对领导层和管理者的信任感以及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似乎受到了消极影响。过去那种干群和谐,畅所欲言,祸福与共的“大家庭”式组织氛围完全变了。人和人之间说不清隔着层什么,人们一方面循规蹈矩、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另一方面又总在提防着什么、算计着什么。企业的临时性任务、突击性任务、工作职

6、责以外的任务等,以前靠义务劳动或象征性补贴,“讲奉献”就能顺利完成,现在则必须“讨价还价、签字画押”,“重赏之下”方能完成。公司中小道消息流行,领导层的政策和观点背地里遭到了员工的冷嘲热讽,一些员工群体组织起来与管理方“对着干”,声言“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容侵犯”。汇总到董事会的各种渠道的信息显示:人们的职业安全感和对企业的忠诚感普遍降低,不满情绪象传染病一样在蔓延,公司员工士气低迷不振。裁员后第三年,机床产业的经营环境开始好转,大江公司器重的一些设计、营销、生产方面的“能人”开始不断“跳槽”,纷纷流向开价更高、机会更多的企业,公司做了很多工作,也未能留住几个人。到第四年时,大江公

7、司产销形势明显转旺,过去销路不畅的高技术机床产品尤其受到市场追捧。公司董事会适时决策:增加投资,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推出新品,占领高技术机床产品市场的主导地位。但实施起来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挑战。首先,短时间内添设备、建厂房、出新品实属不易,但还总有办法克服,而短时间内要找到大批训练有素的技工和生产技术人员,特别是生产高端机床关键部件的高级技工谈何容易。当时的高级技工市场行情是:供求关系1:8。不得已,公司尝试从以前裁减人员中召回技工和其他有用人才,但收效甚微。其次,有两家民营企业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