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旱作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ID:15522021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3

旱作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旱作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旱作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旱作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县旱作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县位于**省东南部,属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植被稀疏,土壤侵蚀严重,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水土涵养功能极差;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温差变化大,蒸发能力强,旱灾发生频繁;属水资源极度贫乏的干旱地区,全县耕地面积7.03hm3,山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5.60%。近几年来全县确立发展旱作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使全县农业生产迈上了新台阶。但至今仍未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也未走上良性发展的路子。针对我县旱作农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旱作农业发展的对策。1 旱作农业发展的现状  旱作农业主要依靠天

2、然降水,**县年均降水量507.3mm,降水多集中在7-9月份,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蒸发量大,春旱、伏旱、秋旱发生频率高,年内干旱发生基本正是主要农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小麦4-5月拔节孕穗期,玉米、洋芋7-8月抽穗扬花期),因而对农业生产影响相当严重;在年际变化上表现出“十年九旱”的规律,在年内体现了“三年一大旱,两年一小旱”的规律。旱作农业之所以是**县发展的必由之路,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按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兼顾的原则,确立了以科技推广为先导,以调整结构为突破口,以产业化经营为动力,以生态保护为根本,以节水高效为目的开发思路,为全县旱作农业的发展提供了

3、有力的技术措施和效益保障,从而使旱作农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 旱作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 水资源匮乏  全县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7750万m3,仅为全省总产水量的0.30%,人均140m3,为全省人均的12%,每667m2土地水量80m3,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0%,由此可见不仅水资源占有量低,而且水资源主要依靠天然降水补给,因此连续干旱年份常发生时段性水荒,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2.2 降水利用率低  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衡,加之地表植被稀薄,天然降水时效短,水窖、塘坝数量少,存水量有限,节水设施配套落后,技术服务不到位,农民节水意识差,导致降水未

4、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年降水利用率仅30%~40%。2.3过境水资源多,开发利用难度大  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6168万m3(1959-2004年资料),其中地表水34874万m3,地下水5013万m3,(两者重复水量3719万m3)。在地表水资源中过境水为27127万m3。占到总水资源量的78%,并且多以时短峰高的洪水形式从葫芦河河槽中一泻而去,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难以开发利用,干旱发生时会出现有水不能用的现象。2.4 生态环境脆弱,水源涵养功能差  受高人口密度(370人/km2)的影响,生态环境滞后,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农业基础薄弱

5、。另外,水土资源对人口的超负荷承载,导致农村经济增长缓慢,随着水土资源涵养功能的逐年减弱,综合抗旱能力也在降低。2.5 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集中在果品、瓜菜、畜禽产品加工等领域,马铃薯、玉米淀粉加工、专用型小麦产业化经营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发展。但距全县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对旱作农业所需技术,因物资投入有限使其效应不能完成发挥。2.6 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率不高  首先,由于一些旱作农业技术需高投入,而农民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国家、社会投入到位后,自己不投入或少投入,耕作粗放,致使旱作农业的投入效能不能完全发挥。其次,

6、旱农技术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的田间管理差异大,必须适时、适地进行管理,而农民由于自身的科技素质不高,对操作技能不能系统掌握,在进行田间管理过程中经常缺位,造成投入的旱农技术设备效能差。第三,科技系统不健全,服务功能滞后,技术服务不到位,先进技术得不到普及。3 旱作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3.1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改善旱作农业发展的环境  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使植被退化,水土严重流失,粮食大面积减产。为彻底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主要采取了四条措施:一是兴修梯田。动员和组织农民,采取人、机、畜联动的方式,将“三跑田”改造成“三保田”,为旱作农业

7、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退耕还林(草)、“荒地”改造工程初见成效。三是兴修水利设施;四是实行“禁牧圈养”的配套政策,改变过度放牧造成植被破坏加剧的状况。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能够有效地改善旱作农业生产环境,真正形成层层拦蓄降水径流体系,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土资源,增强综合抗旱能力,使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的遏制。3.2 发展节水保水技术,推广抗旱优良品种  应用喷、滴、渗、管灌技术,大力推广地膜覆盖玉米技术,全膜覆盖增墒技术,地膜周年覆盖少免耕技术,微垄覆膜集雨技术,秸秆覆盖增墒技术;积极推广土壤改良剂,抗旱保水剂,抗旱保衣剂等,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

8、率;同时引进、选育、试验、示范、推广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