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效应”探究性教学设计

“多普勒效应”探究性教学设计

ID:1576211

大小:2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12

“多普勒效应”探究性教学设计_第1页
“多普勒效应”探究性教学设计_第2页
“多普勒效应”探究性教学设计_第3页
“多普勒效应”探究性教学设计_第4页
“多普勒效应”探究性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普勒效应”探究性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多普勒效应”探究性教学设计“多普勒效应”探究性教学设计“多普勒效应”探究性教学设计“多普勒效应”探究性教学设计“多普勒效应”探究性教学设计“多普勒效应”探究性教学设计“多普勒效应”探究性教学设计“多普勒效应”探究性--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 谷春生新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挖掘出教材中所蕴含的探究性因素,精心设计相应的探究

2、性题,把学生置于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下面笔者以“多普勒效应”一节为例,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一、探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先简单介绍多普勒效应于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带着女儿在铁道旁散步时,听到火车汽笛声音调变化的偶然发现,启迪学生应留意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或许伟大的发现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然后让学生预习并自学本节的知识,使学生对该节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介绍一外小制作,完成探究性活动的准备工作。[小制作]:叫蝉──民间玩具。叫蝉是一种

3、用竹木制作的民间玩具,由鸣蝉(发音体)、细线和甩棒构成(如图1所示)。转动甩棒,使细线带动鸣蝉做圆周运动,此时将会听到音调起伏变化的鸣叫声(类似蝉鸣)。而且叫蝉分别沿顺时针、逆时针或低速和高速旋转时均能发出不同的蝉鸣声。[制作方法]:取一小竹筒,用烧红的细铁钉在竹筒的底部戳穿一小孔,让一细线穿孔系牢。再取一根筷子,在其粗端用刀刻一凹槽,在槽中熔入少许松香,细线的另一端套在凹槽中可以自由转动。用万能胶粘一对透明薄绢作为翅膀,稍加修饰,便制成一叫蝉。转动筷子,使叫蝉绕筷子旋转,此时叫蝉就能发出音调起伏的鸣叫声。[原因解释]: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4、振动产生的。叫蝉是由蝉体(空腔)、空腔底膜和细线组成。甩棒使叫蝉做圆周运动时,细线被拉紧,细线的一端在棒上的凹槽中转动,由于有松香细末的参与,加大了细线与棒的摩擦,从而通过细线使得竹筒底膜发生振动,膜的振动又推动竹制空腔的空气产生共鸣,便听到了声音。布置学生外自己制作“叫蝉”,启迪学生能不能通过设计方案探究多普勒效应呢?二、探究性学习实施过程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带着学生列队到学校操场完成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先旋转自己制作的叫蝉,使其发出“知知……”的声音。对于不发声的叫蝉,教师指导学生改进,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探索设计方案。然后,确定探究方

5、案(学生兴奋不已)。将学生分成10组,选出叫声较响的10个叫蝉做实验。指导学生完成以下问题探究,研究在哪些条下会发生多普勒效应?(或者让学生做实验并设计方案自主探索研究。)第一种情况:一人在水平面内匀速率快速旋转细线(如图1所示),使叫蝉发声,该组的其他同学站在原地仔细听,判断音调是否变化,是否有多普勒效应发生?探究后,学生回答:有。第二种情况:一人在水平面内匀速快速旋转细线(如图1所示),使叫蝉发声,该组的其他同学靠近或远离叫蝉,判断音调是否变化,是否有多普勒效应发生?探究后,学生回答:有。效果比第一种情况更明显。第三种情况:一人在水

6、平面内旋转细线,使声(叫蝉)绕着人做匀速圆周运动,此人在转动轴心处倾听,判断音调是否变化,是否有多普勒效应发生?探究后,学生回答:有。第四种情况:学生甲在水平面内旋转较长的细线,使叫蝉做匀速率圆周运动,另一学生乙随着叫蝉一起运动,学生乙、叫蝉和圆心始终三点共线(如图2所示),判断音调是否变化,是否有多普勒效应发生?探究后,学生回答:有。第五种情况:让每组学生拿出事先带的小录音机,并用粉笔在操场上画出标准圆圈,录音机的喇叭口放在圆心处,使其口朝上放出某一音调的音,每个学生沿着圆圈做圆周运动,判断音调是否变化,是否有多普勒效应发生?探究后,

7、学生回答:无。每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仔细感知、分析,沉浸在探究的愉悦之中,在身心愉快中进行学习。等几组实验都完成后,分别让他们汇报探究结果,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语言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协调合作能力,等等。最后,下铃响以后,学生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操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让我们一起仔细探讨其中的原因:设观察者相对于均匀介质不动,而波相对于均匀介质运动(就像我们站在铁道旁听驶和驶去的火车的汽笛声),这时波发出的波的波面如图3所示。当波向右运动时,观察者不动,波由位置S1运动到位置S2,波右方的波面变得密集,波长变短

8、,左方的波面变得稀疏,波长变长,但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没有改变。观察者在波右侧时,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观测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同理,观察者在波左侧时,其观测频率减小,音调变低。对于上述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