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刺参技术

池塘养殖刺参技术

ID:15830072

大小:3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6

池塘养殖刺参技术_第1页
池塘养殖刺参技术_第2页
池塘养殖刺参技术_第3页
池塘养殖刺参技术_第4页
池塘养殖刺参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池塘养殖刺参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池塘养殖刺参技术一、烟台市刺参养殖概况刺参是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楯手目的海洋无脊椎动物,营养价值最高,含有粘多糖、硫酸软骨素、海参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具有提高免疫力、延缓细胞衰老、抗肿瘤等生理功能。近年来人们对刺参等保健食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大,促进了刺参养殖的发展。烟台作为刺参的生产地,具有发展刺参养殖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近几年来,烟台市充分发挥优势,把刺参养殖作为调整养殖结构、培植渔业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着力加以推进。沿海群众对养殖刺参的积极性也十分高涨,出现了池塘养殖、围堰养殖、底播增殖、围网养殖等多种形式的良好局面。(一)养殖生

2、产情况:近几年来,我市海参增养殖发展迅猛,已成为新兴的海水养殖支柱产业。2005年全市海参育苗保苗场达到1000多家,育苗水体30万M3,出苗40亿头,全市海参养殖面积达19万亩,其中池塘养殖3.0万亩,潮间带围池养殖1.0万亩,底播增殖15万亩,养殖鲜参产量达到1.5万吨,产值达20亿元,占全市海水养殖总产值的1/4,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养殖特点:在发展刺参养殖过程中,各地足自身区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养殖模式。一是以牟平、蓬莱为代表的海水池塘刺参养殖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选择底质适宜、可

3、自然纳水的虾池进行加深改造,并投石筑礁进行人工投饵养殖。二是以长岛、龙口、芝罘为代表的潮间带围堰(围网)刺参养殖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在潮间带筑坝或围网构筑封闭性养殖池,利用潮汐进行海水交换,以人工投饵为主,天然饵料为辐。这种养殖模式刺参生长速度快,品质好。三是以蓬莱、长岛为代表的刺参底播增殖及深水海底围网养殖模式。(三)存在问题:1、苗种质量下降。由于部分育苗单位缺乏科学管理,生产出的苗种体质较弱,甚至带队,部分养殖场家缺乏识别优劣苗种的知识,又不经权威部门检疫,造成所采购的苗种质量下降,为以后养殖埋下隐患。2、部分海参养殖区规划布局不

4、合理。养殖单位过于集中,有些养殖单位发病后,养殖水体不经消毒,直接排到海里,又被其他养殖单位纳水时连病原体一块纳入,造成水质交叉污染,养殖海参相互感染,使病情蔓延扩大,难以控制。3、海参养殖池建设不规范。养参池设计不合理,换水不畅,进排水管道设置不科学,海水不能得到充分净化,重复使用,交叉污染;许多虾池改造的养参池多年不清池消毒,池底污泥杂物堆积,腐烂变质,水质污染非常严重;另有一部分养殖池水太浅,遇到气温急剧变化,即造成池内水温忽高忽低,也是诱发病害发生的原因之一。4、养殖技术不规范。为追求产量和效益,放养密度过大,一般每亩放养大苗50

5、00头左右、小苗7000头左右比较适宜,但现在每亩放养一、两万头比较普遍,有的甚至每亩放苗30000多头,造成密度过大,饵料不足,水质恶化,易发病害。5、饵料质量较差。许多保苗、养殖单位自己配制饵料,营养单一而且不符合卫生要求;养成过程中使用劣质饵料和发霉变质的海藻,严重污染了水域环境,引发细菌繁殖。海参正常的栖息、存活和生长受到制约,抗病能力下降,因而容易感染发病。6、药品使用不规范。由于部分养殖业户缺乏科学指导,有病胡乱投药,不仅对海参苗种的体质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而且对产品质量安全造成有影响。二、池塘养殖刺参技术(一)池塘的建造与

6、整修:建造池塘时,应选择无污染源的海区,单池面积30~100亩为宜,池水深度至少保持在1.5米以上,有条件的池塘,可使池水深度达到2~3米。为保证池塘能自然纳、排水,最好设高低2个进排水闸门,低闸门清池排水用,其基面与最低潮位一致;高闸门基部以半潮潮位为准,以便利用潮差向池内自然纳水。刺参养殖池塘的日换水量应在10%以上。池塘建成后,要翻耕池底,修筑环沟。为便于刺参栖息,池底要投放石块、空心砖或瓦片等构成人工礁,每亩投石量80~150立方米;人工礁可筑成垄式,主排距1~1.5米,支排距约0.5米。人工礁也可建成堆状,即每隔0.5~1米投石

7、一堆,每堆直径约1米。但目前以建“w”型的网状礁为好,即每隔0.5米设上下固定索一根,然后用5目左右的进水网以“w”型上下铺设,网面附着藻类以供海参摄食及附着,池底可混养贝类,既不占池底面积,又利于清池及采购成参。建礁成本仅为石头礁的1/5左右。利用虾池养殖刺参,应对虾池的底质进行改造整修。对砂泥底的虾池,可采用上述方法投放石块、水泥空心砖或瓦片,修建人工礁。对于软泥底虾池,因为底质软,投放石块等物极易淤陷,刺参难以存活,可采用“w”型网礁进行养殖。池塘建好后,应进行清池消毒,清除掉鰕虎鱼、蟹类、海星等敌害生物,消毒时进水30厘米,用漂白

8、粉(每亩10~20公斤)或生石灰(每亩60~70公斤)均匀泼洒,2天之后将池内水完全排掉。重新纳入新鲜海水,水深约0.8米,开始肥水,以增加池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可施加经发酵的有机肥(每亩约5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