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背压与s鼓、g鼓

排气背压与s鼓、g鼓

ID:15848433

大小:48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6

排气背压与s鼓、g鼓_第1页
排气背压与s鼓、g鼓_第2页
排气背压与s鼓、g鼓_第3页
排气背压与s鼓、g鼓_第4页
排气背压与s鼓、g鼓_第5页
资源描述:

《排气背压与s鼓、g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直排、S鼓、G或H鼓,其实是国内独有的叫法,国外都以直排、内回压来统称排气尾鼓。所以在买进口排气管时,就免问S、G之类的。但就我们国内的已约定俗成的情况而言,它以排气尾鼓(消声器)内多孔管的形状细分出S、G等不同形式尾鼓。“直排”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呈一条直线,因而得名“直排”。S鼓、G鼓又分内S或外S。顾名思义,“内外S”的整体形状是一样的,只是管道是走鼓内或鼓外之分而已。之所以要做成不同形状,汽车底盘结构是影响因素之一,比如说S鼓的设计原型源于日本无限,它既满足排气性能上的要求,同时解决了体积问题。形状不同,造就的排气系统内回压也

2、有所分别,它们在理论上会影响引擎马力,行业内经验丰富的“威迅排气”告诉我们各种鼓形在引擎运转时的不同表现,直排几乎没有回压,低扭效果差,但对引擎高转的助益明显。G形的前中段表现出色,低扭要比S的稍微好点,而且比较静。言外之意,S形在中后段加速性比较好,声音比G形略高点。H鼓则专供部分高级别的轿跑车使用,体积依具体排气量而定。相对S、G、H,燕子尾鼓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是双出的(车辆每侧都有一个尾咀),其主要目的不是为引擎的性能,而是让车尾看起来更美观。图:日本M品牌的排气尾鼓,绕鼓身外呈G形。我们说尾鼓设计受多种因素影响,图就是例子之一。图

3、:尾鼓内多孔管形状呈S形,就是我们习惯说的S回压鼓。图:呈G形的尾鼓。图:国外一个改装商将其命名为UltraFloX,这与其多孔形状是否存在一定关系?(二)排气背压的大小就以上述尾鼓(当然还有三元催化转换器、排气管直径、弯曲情况)有关。背压通常是指运动流体沿其路径流动时,由于受到障碍或急转弯的阻碍而被施加的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压力。背压大小最终要影响的是引擎马力,所以人们制作排气系统时尽量要求其少转弯、管径大,但这样一来又与消声器、成本计算产生矛盾了,所以车厂都需要考虑以及平衡这些问题,敏锐的改装厂家也就有展拳脚的空间了。总括而言,直排是几

4、种尾鼓之中最具效率的,所以赛车都基本用直排,但它消声效果差,对低扭影响也是最大的,因此尤其不建议使用在自动挡的汽车上。S、G或H鼓的特性正好是与直排相反的,因而大量应用于街道汽车上。当然我们消费者最关心的是效果,管你S鼓、G鼓?在这个基础上理解,它们表达的不过是尾鼓的多孔管形状细分而已。图:在弹簧的作用下,排气管截面积随废气流量变化而变化。图:这款排气尾鼓更接近一个盒子状,所以多孔管的形状也有所分别。它引导的气流大致呈S形走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