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建设成就与经验

林业生态建设成就与经验

ID:15851954

大小:3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6

林业生态建设成就与经验_第1页
林业生态建设成就与经验_第2页
林业生态建设成就与经验_第3页
林业生态建设成就与经验_第4页
林业生态建设成就与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林业生态建设成就与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节市林业生态建设成就与经验自1988年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建立以来,毕节市林业工作紧扣试验区三大主题,按照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开发之中、以经济开发支持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开发的基本思路,结合毕节实际,切实抓好生态建设,先后实施了“长防林”工程、“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和三江源生态项目保护工程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通过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有力推动了全市生态建设,为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奠定了基础,市内生态环境逐步进入良性循环。一、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实施情况及成就(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实施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毕节市1989年开始实施长

2、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998年完成了“长防林”一期工程建设任务。10年累计完成“长防林”工程建设总面积33.51万亩7。在工程建设中,以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为中心,以遏制水土流失为重点,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工农业发展和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以生物措施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先急后缓,分期实施,讲求实效,逐步建设起了以防护林为主体,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科学布局,多林种、多树种合理配置,带网片点相结合,乔灌草并重,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防护林体系。通过“长防林”工程建设,增加了全市森林资源,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粮

3、食稳产增收,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加快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同时加快了造林绿化进程,提高了整体绿化水平,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保护了森林资源2001年开始实施“天保”工程,截至2009年,累计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10.1万亩,增加森林覆盖率2个百分点,聘用了护林员199人,对全市126.8万亩森林实行严格保护。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安置森工企业和国有林场富余职工82人,其中一次性安置15人,分流安置67人。通过进行分流安置及一次性安置等措施,森工企业和国有林场职工困难得到有效解决,全市349名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纳入了省和地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范围。通过

4、天保工程的实施,林业行政执法和森林资源管护力度不断加大,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森林案件逐渐下降,全市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三)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生态建设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至2009年,八年国家共下达退耕还林工程计划30.49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1.59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5.4万亩,封山育林3.5万亩。通过八年来的工程实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30.49万亩7。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八年来,全民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林业的地位不断提升。由于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地表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植物多样性恢复较快,植物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增加,大量草本植被的恢复,对短期内迅速遏制地表水土

5、流失和控制土地石漠化起了重要作用。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新阶段扶贫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退耕还林还推动了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工程建设中,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原则,积极探索生态经济结合的治理模式,实施林草结合、林竹结合、林茶结合、林药结合、林果结合,一批依托退耕还林营造的林业产业基地正在逐步形成,为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增强了后劲。总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加快了赤水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步伐、改善毕节生态环境、实现毕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四)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的实施加速了植被建设的进程我市2008

6、年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以来,共完成林草植被建设33538.35亩(其中:封山育林10500.45亩,人工造林23035.2亩)。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开展两年来,我市以产业基地建设为依托,以流域治理为单元,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治理模式:高山、荒山以生态治理和恢复为主,平坝、耕地以经济效益为主,通道、旅游环线以景观社会效益为主。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的实施加速了植被建设的进程。7(五)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项目实施后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我市2009年开始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项目实施(三江源生态项目保护工程)截止2009年底共完成三江源生态项目保护工程3.294万亩。国

7、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项目实施后,土地利用结构将趋于合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生产力得到提高,农业生产向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业生产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工程实施投产后,每年每亩可收1200元,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180万元,项目建设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通过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的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