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习理论视野下的青少年问题

社会学习理论视野下的青少年问题

ID:15881244

大小:4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6

社会学习理论视野下的青少年问题_第1页
社会学习理论视野下的青少年问题_第2页
社会学习理论视野下的青少年问题_第3页
社会学习理论视野下的青少年问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社会学习理论视野下的青少年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黄学鹏6202112050从社会学习理论浅析网络中的青少年问题摘要:本文针对现今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出现的网络道德缺失、网络相关犯罪和网络成瘾等问题,从社会学习理论的视野下进行分析论证,阐述了家庭环境、网络环境和青少年自身观察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能力对你青少年问题的影响,以期有助于网络中的青少年问题的解决。关键字:社会学习理论青少年网络道德网络成瘾网络相关犯罪近年来,随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较易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群体已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促进青少年快速成长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

2、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其中,网络道德缺失、网络成瘾、网络相关犯罪等问题突显,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通过对社会学习理论的学习,发现社会学习理论对于分析解决网络中的青少年问题具有重要启示。一、社会学习理论简述社会学习理论是上世纪60年代前后由美国当代心理学家A·班杜拉提出并不断完善的,旨在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进而解释人的行为并发现其规律。重点研究社会情境因素对人的认知和行为的影响。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的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的结果。这一理论主要由交

3、互决定理论、社会观察理论、自我效能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四部分组成。1、交互决定理论交互决定理论是在班杜拉突破传统行为主义框架的基础上提出的。他人为,个体行为和认知、社会环境三者之间是交互影响决定的。他提出了一个公式:B:f(P*E),即行为(B)是个体认知(P)与环境相互作用(E)的一种副产品,三者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又不同于机械的B=f(P,E)的关系。在不同的具体情境中,某种因素会处于主导地位,但总的看三者都是同等重要的。2、观察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行为后果间接

4、地积累经验,即人类的学习过程既可以是直接的自身经验积累,也可以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间接地实现。同时该理论还进一步指出人类大多数行为都是在对榜样的观察后习得的,因而强调榜样在社会学习中的巨大作用。3、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指的是个体应付或处理环境事件的效验或有效性。作为自我的一个方面,他是指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自我效能的强度决定着个人对待困难的态度。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的推测判断,是个体行为(如成就活动)的一个重要维度。4、自我调节理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

5、是个体通将自己对行为和计划的预期与现实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调节的过程。该过程由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三部分组成。这一理论强调人的行为的调节不仅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受到通过自我生成的内在因素的影响。二、网络中的青少年问题简述第4页共4页黄学鹏62021120501、网络道德缺失网络道德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是社会道德在网络中的体现。由于网络的高自由度和隐蔽性,许多青少年会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完全无视道德的约束,随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盗版侵权、病毒破坏等等。笔者随机调查了部分百

6、度贴吧、天涯论坛等网站,发现在这些知名线上交流网站上网络道德缺失现象几乎随处可见,在网友的评论中充斥着侮辱、谩骂性质的内容。前段时间,一个简简单单的豆腐脑是放卤还是放糖的问题就引发了著名的“咸甜之争”,发展到后面不同观点的网民相互之间谩骂争吵无休无止。另一方面,盗版侵权现象也在网络图书、视频、音乐等众多领域数见不鲜。同时,数年前还发生过大学生甚至高中生制造传播网络病毒的事件。而上述这些事件中都主要活跃着青少年网民的身影。2、网络相关犯罪网络相关犯罪,主要包括网络犯罪和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犯罪。前者是指

7、行为人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网络对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主要是对他人电脑植入病毒或窃取他人信息。而后者的概念更为宽泛,指所有以互联网为工具进行的诸如诈骗、盗版、传销、恐吓、制造谣言等违法犯罪行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网络相关犯罪率呈高速增长态势。越来越多的人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隐蔽性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这其中犯罪人员构成又呈低龄化趋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到网络相关的犯罪当中。一方面是由于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不能很好地认清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青少年个人缺乏自制力

8、,行事冲动等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3、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戈登伯格提出,后经匹兹堡大学金伯利·杨发展完善的,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的明显社会、心理功能损害。其主要类型有游戏成瘾、网络交际成瘾、色情成瘾、网络交易成瘾和网络信息收集成瘾五种。目前我国患网络成瘾的人群中,青少年占绝大多数且人数呈增长趋势。网络成瘾严重地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成长的重大问题。三、社会学习理论下的青少年问题分析笔者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