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药的止痛原理是什么

止痛药的止痛原理是什么

ID:15895624

大小:4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6

止痛药的止痛原理是什么_第1页
止痛药的止痛原理是什么_第2页
止痛药的止痛原理是什么_第3页
止痛药的止痛原理是什么_第4页
止痛药的止痛原理是什么_第5页
资源描述:

《止痛药的止痛原理是什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止痛药的止痛原理是什么?治标还是治本?我有点关节炎,预计是类风湿的,也可能是痛风,应该是遗传因素,所以潮湿的天气都要吃止痛片,目前效果最好的是英太青,很多年了,吃了一粒就5、6小时后就好,最近有点疑问,这个止痛药的止痛原理是什么?是切断疼痛的感觉传输?还是针对疼痛部位的血液?我专门看英太青的说明书,不是很懂,所以就来向大家请教。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一、概述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nti.inflamationdrugs.NSAID),是目前腰背痛治疗中的最常用药物。据统计,美国1989年使用NASID

2、的处方有l亿张,日本有1.8亿张,我国实际用药比这个数字要高。另据统计,全世界每天超过3000万人应用NSAID,每千人中平均278张应用处方。如何合理、正确的应用NSAID,是每个医生需要考虑的问题。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除抗炎、抗风湿外,还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其解热作用只对体温升高者有效,对常温者则只发挥止痛作用。其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特别是对外周性钝痛有效。当组织损伤或有炎症时,产生缓激肽等致痛物质,同时产生与释放前列腺素(PG),PG的产生对疼痛起到了放大作用,而PG(E1,E2,F2)本身也有致痛作用。不

3、同种类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化学结构上虽各不同,但它们都可防止炎症时PG的合成,因而都有镇痛作用。非甾体类药物也是通过抑制PG的合成,而起抗炎作用。止痛药的止痛原理是什么?治标还是治本?我有点关节炎,预计是类风湿的,也可能是痛风,应该是遗传因素,所以潮湿的天气都要吃止痛片,目前效果最好的是英太青,很多年了,吃了一粒就5、6小时后就好,最近有点疑问,这个止痛药的止痛原理是什么?是切断疼痛的感觉传输?还是针对疼痛部位的血液?我专门看英太青的说明书,不是很懂,所以就来向大家请教。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一、概述非甾体类抗炎药(n

4、on-steroidanti.inflamationdrugs.NSAID),是目前腰背痛治疗中的最常用药物。据统计,美国1989年使用NASID的处方有l亿张,日本有1.8亿张,我国实际用药比这个数字要高。另据统计,全世界每天超过3000万人应用NSAID,每千人中平均278张应用处方。如何合理、正确的应用NSAID,是每个医生需要考虑的问题。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除抗炎、抗风湿外,还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其解热作用只对体温升高者有效,对常温者则只发挥止痛作用。其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特别是对外周性钝痛有效。当组织损

5、伤或有炎症时,产生缓激肽等致痛物质,同时产生与释放前列腺素(PG),PG的产生对疼痛起到了放大作用,而PG(E1,E2,F2)本身也有致痛作用。不同种类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化学结构上虽各不同,但它们都可防止炎症时PG的合成,因而都有镇痛作用。非甾体类药物也是通过抑制PG的合成,而起抗炎作用。此类药物大剂量服用才有抗炎作用,如阿司匹林用于镇痛每日29,用于抗炎每日需59以上。NSAID在发挥其镇痛抗炎作用的同时,也影响了胃肠道分泌,破坏了其黏膜屏障,从而易导致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合并症。据统计,服

6、用NSAID后胃肠不适者可达40%,胃黏膜损伤者20%一30%,症状性溃疡2%~4%。对老年人、原有消化道溃疡史者、大剂量应用及合并使用类固醇、抗凝剂者,其并发溃疡的危险性增加。美国每年有2000人、英国每年有200人死于此合并症。故在服用此药的同时应服用胃肠黏膜保护药物。还因影响肾小管血供而影响钠的排泄,引起或加重浮肿,对已有肾功用损害者不宜应用。个别人有过敏反应,并影响血小板凝集,引起轻度出血倾向。NSAID的不良反应的产生与用药种类、剂量、持续时间及个体耐受性有关。与米索前列醇及雷尼替丁等合用,可减低胃肠道反

7、应。根据最近发表的一项大约25万人服用NSAID的调查,服用2个月的危险性:1/5将发生内镜下溃疡,1/70将发生症状性溃疡,1/150将发生出血性溃疡,1200人中将有1人死于出血性溃疡。据1998年一项调查,在美国因此致死者与白血病相当,多于黑色素瘤或哮喘的2倍。为预防NSAID胃病所用的经费,美国每年为10亿美元,英国为3.67亿英镑。而美国每年用于治疗NSAID胃病的住院治疗费用每年为20亿美元。NSAID的另一个不良反应是对肾脏的损害,特别是用于抗炎治疗需大剂量用药时。对已有肾功不良者应避免使用,或选用对

8、肾脏损害较小的药物,如舒林酸等。老年病人药物剂量应相对较小,可选择半衰期短的药物,较为安全,因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减缓,多服用后容易蓄积中毒。二、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发展史自1899年第一个非载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问世以来,历经许多改进,不断推陈出新,据统计,现在已有两类(酸类、非酸类)近10个亚类,百余种药物上市。1971年JohnVane首先提出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