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课稿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课稿

ID:15903258

大小:5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课稿_第1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课稿_第2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课稿_第3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课稿_第4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课稿说课教师:常宁八中周绍清一、说教材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写于1934年9月25日。时值“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的威胁迫在眉睫,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国民政府在哀求国联无望之后,既而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散布对抗日前途悲观的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针对这一论调,鲁迅在他53岁诞辰之际,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以驳斥这一反动论调,这篇文章既义正严辞地批判这一悲观无望论调,又猛烈地抨击了奉

2、行不抵抗政策的国民党反动派,更热情地歌颂了英勇斗争的中国人民对中国前途充满信心,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教育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奋斗,也是我们这课书教学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应该完成的目标。课标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批驳的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悲观论调,这一悲观论调的要害是“以偏概全”,正如鲁迅指出:“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

3、,那简直是诬蔑”。文章第1自然段开头摆出对方论据,紧接着第2自然段引出对方论点,然后承认所摆出的论据是事实,是“真”的,但也推不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结论,它们论证不了论点,第3—5自然段是直接反驳;第6—8自然段举古今事例论证“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正确的论点,与对方谬论针锋相对,这是间接反驳;结尾则得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自己去看地底下”的结论,照应题目,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论证缜密,写法灵活,先破后立,破得有力,立得牢固,驳论与立论相结合,互相映衬。故本文的教学,要

4、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理解驳论文的思维流程,深层探讨课文的意蕴,体会这篇驳论文在写法上的特点,因此我把学习本文的结构严谨、波澜起伏、跌宕有致的艺术特色,学习反驳论证作为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之一,并列为重点,加以突出。因为九年级学生刚接触议论文,对议论文还比较陌生,而课标要求学生能“区别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这篇课文,语言犀利,带有很深的内蕴和很强的讽剌意味,最能体现鲁迅杂文那种泼辣、犀利、有力、讽刺意味强、感情色彩浓的风格。教学本文应组织学生揣摩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体味

5、鲁迅杂文语言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和讽刺性的语言特点。为此,我把品味语句,理解关键语句,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魅力,作为教学的又一知识和能力目标,并视为难点加以突破。因为初中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还比较差,而课标却要求学生能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学习方法的确定,既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和教师的个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

6、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这是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为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尽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短小精悍,朗读一遍大约3分钟,而且感情强烈很适合通篇诵读,所以我采用诵读的方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而增强语感,深入感知。  议论文的语言都准确、严谨、缜密、逻辑性极强,本文也不例外。因此我在教学中运用品读的方法,通过品读课文,揣摩、推敲语言,学生既体味了文章语言的魅力,又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涵,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了增强。如抓住第一自

7、然段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让学生学习语言技巧,体会讽刺意味,体味作者情感。  本文有的语句有很深的含意,如“中国人”一词在文中出现了五次,它所指的范围各不相同,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我采用了讨论探究法,让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乐学的兴趣。  本文的写作年代距离现代已经77年了,当时的背景老师虽作了一些交代,但学生对文中有些隐喻的说法难以理解,如第9自然段中“脂粉”、“筋骨和脊梁”、“壮元宰相”和“地底下”四个词语的理解学生存在很大的困难,于是我用比较阅读法,直接用这些词语的比

8、喻义代替它,抓住文中着重号表示被国民党检查官删除的部分这一契机,让学生在比较中自己感悟作者这样写的苦衷,也在比较中完成对知识的迁移或延伸。  本文是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