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嶷山舜帝廉政文化基地展馆文案

九嶷山舜帝廉政文化基地展馆文案

ID:15906163

大小:208.50 KB

页数:54页

时间:2018-08-06

九嶷山舜帝廉政文化基地展馆文案_第1页
九嶷山舜帝廉政文化基地展馆文案_第2页
九嶷山舜帝廉政文化基地展馆文案_第3页
九嶷山舜帝廉政文化基地展馆文案_第4页
九嶷山舜帝廉政文化基地展馆文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嶷山舜帝廉政文化基地展馆文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九嶷山廉政文化基地展馆文案第一部分(序厅)道德之源------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一、前言岩岩九嶷,峻极于天,舜帝南巡,崩葬于麓。皇皇帝心,感化生民,德昭后世,源远流长。舜帝陵全国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廉政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运用声、色、光、影等现代媒体技术手段,为参观者展示舜帝道德文化与廉政文化发展轨迹,涵盖五千年民族文化史,着重突出中华道德文化薪火传承与当代共产党人清廉形象,让参观者全方位感受舜帝道德文化与廉政文化之博大精深与时代活力。二、舜帝简介(形象浮雕)《史记·五帝本纪》云:“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亦称虞舜,姓姚、名重华,生活在400

2、0多年前的氏族社会晚期,是我国人文始祖“五帝”之一。舜帝被后世尊为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始祖。三、宁远沿革及舜葬典载(汉墓地图)四、九嶷风光及咏叹诗文(图文)五、历代祭祀及现代考古(图文)六、领导关注(题词、图片)第二部分舜德之光------只为苍生不为身导言:唐代文人张渭诗云:“尝闻虞舜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开国领袖毛泽东诗曰:“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高度赞颂舜帝的道德人格。舜帝故事体现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家庭伦理道德;勤政廉洁、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谦恭礼让、和睦邻里的社会道德;施政以仁、举贤任能的政治道德;德泽苍生、和谐共存的环

3、境道德,开创了德治文明的崭新时代,为远古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社会道德规范。一、家庭伦理道德引导语:内容:孝悌睦家二、职业道德引导语:54内容:陶丘敬业负夏守诚三、社会道德引导语:内容:邻里善聚雷泽让居历山让畔四、政治道德引导语:内容:献身于民用人唯贤惩恶流逆宾于四门谤木明政五扇明廉五刑有度节俭廉行合为万邦巡狩考绩天下为公五、环境道德引导语:内容:和谐自然第三部分舜风长拂-----言必称尧舜一、导言朗朗舜风,明明舜德。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直至近现代民主主义思想,都留下了舜帝道德教化和勤廉昭示的历史烙印。而中国共产党人把传统文化与党性修养相结合,把舜德思想

4、与廉政建设相结合,使舜德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焕发出了崭新光彩。二、先秦诸子先秦时期,中国由奴隶社会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其间王朝更替,兴衰起落,让统治阶级逐步意识到了民心向背的重要。舜帝的德治思想和“尧天舜日”的社会和谐模式,成为古人寻求解决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思想源泉和施政智慧典范。周代周公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政治理念;春秋战国时期孔孟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施政理想,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54的治国设想,韩非提出了“循法而治”的执政方略。诸子百家,百家争鸣,政治思想道德文化诸学并兴,空前繁荣。历代各国统治者亦纷

5、纷改革政治,开始关注民生国本,寻求富民强国之路。★舜政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尚书•皋陶谟》据《尚书》载,舜帝时大臣皋陶提出从政者要有九种品德:宽宏而又坚栗,柔顺而又卓立,谨厚而又严恭,多才而又敬慎,驯服而又刚毅,正直而又温和,简明而又方正,刚正而又笃实,坚强而又合宜。“九德”内涵包括人的秉赋、气质、品德、才干等许多方面,是目前所知的我国历史上最早考察、选拔公职人员的标准,对后世儒家贤才教育思想和朝廷选贤任能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附:《尚书》文白电子版)★以德配天“若保赤子,惟民其康

6、乂。”——《尚书•康诰》西周初年,以周公等为代表的西周奴隶主贵族,总结并吸取了夏商灭亡的教训,在继承两代神权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政治主张。认为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因此,作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德”的要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敬天、敬祖、保民”,要求统治者恭行天命,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在“以德配天”基本政治观之下,周初统治者具体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法律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归服,在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德教”的具体内容,后逐渐归纳

7、成内容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这一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政治理论中,被后世奉为政治法律制度理想的原则与标本。汉代中期以后,“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从而为“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吏治六计:“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日廉能,三日廉敬,四日廉正,五日廉法,六日廉辨。”——《周礼》周代考察大小官吏的治绩包括善、能、敬、正、法、辨等六个方面,皆以“廉”为本。明确了“廉”为官吏从政品质之首。对儒家

8、强调“慎独”、“克己”,注重加强个人品质修炼思想的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