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团队协同知识共享探究

虚拟团队协同知识共享探究

ID:15920094

大小:3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6

虚拟团队协同知识共享探究_第1页
虚拟团队协同知识共享探究_第2页
虚拟团队协同知识共享探究_第3页
虚拟团队协同知识共享探究_第4页
虚拟团队协同知识共享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虚拟团队协同知识共享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虚拟团队协同知识共享探究主体、知识客体以及知识环境之间的匹配关系,使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全面促进知识共享以产生知识协同效益的所有活动和过程的综合。协同知识共享与传统知识共享相比,在知识共享内容、范围、适用环境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见表1。2虚拟团队协同知识共享的维度界定借鉴潘开灵等对协同管理维度的划分标准[14],本文将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拟及力度维度三个维度对虚拟团队协同知识共享的维度进行界定,见图1。2.1虚拟团队协同知识共享的空间维度13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活动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决定了虚拟团队协同知识共享内容的多样性和差

2、异性,既包括知识共享行为与知识共享情景的协同,知识共享行为与组织结构的协同,还包括不同知识共享技术系统与方法的协同、不同知识共享文化的协同等。由于这些协同活动存在空间上的偏析以及业务形式上的不同,造成有些活动具有紧密联系而又容易相互影响,而另外一些活动的相互影响相对较弱,由此产生空间上的群类性。2.2虚拟团队协同知识共享的时间维度一方面,知识管理强调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适的方式送到合适的人手中,以及使得恰当的知识在恰当的时间发挥应有的效用,充分体现协同知识共享的时效特性。另一方面,知识共享的过程,包括知识表达、知识编码、知识转移等过程

3、,体现为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将导致由于时间上的偏差无法引起协同作用或达不到协同效果,因此,虚拟团队协同知识共享要求协同过程中各要素在时间上能够协调与配合,即时间同步性。2.3虚拟团队协同知识共享的力度维度13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除了空间、时间上的协同之外,不同要素之间的协同程度还存在差异。协同程度可以用协同关联度衡量,协同关联度是指“组织系统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的协同程度”,协同关联度越高,则意味着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诸要素之间的协同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实现管理协同效应;反之,协同关联度低,则意味

4、着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诸要素之间内耗较大,不利于产生管理协同效应。对于虚拟团队协同知识共享而言,追求知识共享系统内部诸要素的高度协同是提高知识共享效率的必要条件。3虚拟团队协同知识共享的序参量要素协同理论认为,序参量是描述系统宏观有序度的参量,通过各个部分的协同作用产生,它一旦形成,便成为系统的控制中心,支配各子系统的行为,决定系统的有序结构和功能行为,主宰系统的整体演化过程[14]。虚拟团队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的,由不同专业人员所组成的,致力于完成团队目标的临时性团队,存在工作方式虚拟化、目标导向性、成员差异性、动态协作性、资源优势

5、互补等特点。这些特点显著作用于虚拟团队协同知识共享。本文以上述特点作为出发点,分别从协同知识共享的主体、目标、过程以及手段为主要内容,构建虚拟团队协同知识共享的序参量要素,即主要包括目标协同、关系协同、过程协同和技术协同。3.1目标协同13在虚拟团队中,目标是虚拟知识团队存在的原因,指引着团队成员思想和行动的方向,共同认可的目标以及对目标的一致理解和认同,是团队成员工作动力的源泉。但是在这种新型的组织形态中,团队的成员可以是来自同一组织的不同职能部门,也可以是来自不同组织的不同(或相同)职能部门,团队成员扮演着双重甚至多重角色,可能

6、存在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不一致、相冲突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由于团队成员文化背景、知识背景、个人经历等存在差异性,对组织目标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导致成员间知识共享不协调、相冲突的现象。因此,目标协同也就成为虚拟团队协同知识共享的一个关键序参量因素。所谓目标协同,是指从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的整体性目标出发认识协同的作用,把握各管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整合系统内行为主体的目标,使各种要素在运动方向上保持一致性。3.2关系协同13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虚拟团队知识共享体系内的关系泛指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组

7、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组织制度与组织目标的关系等。本文以狭义的视角理解关系的内涵,即仅就知识个体间的关系而言的。我们知道,任何一项完整的知识共享活动都会涉及两个知识主体,即知识发送方和知识接收方,在虚拟团队协同知识共享的过程中,知识发送方与知识接收方通过相互间的沟通、互动,逐渐形成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信任、冲突等关系,而这种关系又会反作用于知识主体间的沟通、互动等行为,影响组织知识共享的水平。因此,当组织内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时,知识转移与知识学习就较容易发生,知识共享水平就会相应提高,反之,知识共享水平就较低。我们认为关系

8、协同,是指在追求知识共享目标的过程中,以营造组织内和谐关系为核心,协调各个知识主体间的交互关系,使知识共享系统在总体上实现协同效应。3.3过程协同13如上所述,知识共享是一个曲折、循环往复的过程,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广孝[15]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