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工程 风机基础基桩检测检测方案

风电场工程 风机基础基桩检测检测方案

ID:15942814

大小:14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6

风电场工程 风机基础基桩检测检测方案_第1页
风电场工程 风机基础基桩检测检测方案_第2页
风电场工程 风机基础基桩检测检测方案_第3页
风电场工程 风机基础基桩检测检测方案_第4页
风电场工程 风机基础基桩检测检测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风电场工程 风机基础基桩检测检测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天津市建联基础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天津大港港西(49.5MW)风电场工程风机基础基桩检测检测方案天津市建联基础工程检测有限公司2011年06月13日天津马棚口风电厂基桩检测方案第9页天津市建联基础工程检测有限公司1工程概况:该工程拟进行9根高强预应力管桩(场外试桩)进行基桩检测。受检桩参数表位置编号桩长(m)桩径(mm)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kN)最终加载量(kN)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kN)1#桩基试验场1-1~3#28.060014003360252#桩基试验场2-1~3#26.060014453470253#桩基试验场3-1~3#25.060013653

2、300252检测内容及方法:检测内容检测方法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高应变检测、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水平承载力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桩身完整性低应变检测3检测条件:3.1需甲方提供本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施工图纸﹑打桩记录;3.2确定试验点位置及数量;3.3试验桩基龄期满足规范要求;3.4解决现场测试用电及照明问题;3.5测试场地平整﹑动测桩顶面平整。4检测标准:4.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B29-38-2002J10198-20024.2《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003J256-20034.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

3、034.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5《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DB29-110-2004J10487-2004天津马棚口风电厂基桩检测方案第9页天津市建联基础工程检测有限公司5检测工作要求:5.1单桩竖向静载试验;5.2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5.3高应变检测;5.4单桩水平静载试验;6检测工作质量保证体系,主要质量保证文件:6.1《程序文件》6.2《质量手册》6.2《实施细则》7检测装备配置、工器具的情况: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基本功能备注1全自动静载仪JCQ503A1静载自动观测2基桩动测仪RS1616k(S)1低应变检测高应

4、变检测3千斤顶500T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50T1单桩水平静载4油泵DSD0.4/62静载5位移计MFX-5012静载6试验用梁自制12静载试验用所用仪器均满足相关规范、规程要求8检测实施方案及原理、方法:8.1高应变检测8.1.1试验目的:用于初步判断基桩的竖向承载力8.1.2方法及原理:高应变动力试桩法是用快速施加的动荷载代替缓慢的静荷载,应用波动力学理论,用一维波动方程对所测得的力和速度信号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得到单桩极限承载力、桩身结构完整性、锤击能量及桩身应力等各种重要信息,采用实测曲线拟合法还可得到桩侧和桩端土阻力的分布情况,并能模拟静载试验的Q-S曲

5、线。高应变动力试桩的具体做法是:天津马棚口风电厂基桩检测方案第9页天津市建联基础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将重锤提升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锤击桩头,使桩身产生与静荷载试验至极限承载力时的静应变值相当的瞬时动应变值,通过安装在桩顶附近的力和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检测截面的轴向应变和轴向运动加速度,计算出平均的力和速度,然后用一维波动方程对所获得的力和速度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所要的各种信息。依据规范本次检测部分高应变检测使用实测曲线拟合法进行计算。拟合法同样假定单桩是一维弹性杆件,但却完全摈弃了凯司(Case)法的另外几个假定,而是采用了更接近实际的桩身和桩土体系模型,即桩身阻抗可变,

6、土的静阻力不恒定,动阻力非线性,应力波在传播中能量有损失;此外还考虑了一些施工及检测时的实际情况,对桩端及土性状的变化进行了处理。由于拟合法所采用的桩身和桩土体系更接近实际,也更加复杂,因此只能将桩身和土分成若干个均匀的小单元,运用一维波动方程进行分段分层地分析和计算。但因已知条件仅为力和速度,而未知参数则有多个,因此还不能根据所测得的力和速度直接解出全部的桩土参数,只能通过拟合计算的方法来实现。在实施现场试验前,应提供该地区的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其拟合计算步骤如下:(1)把实测两根曲线之一作为计算中的已知数,而把第二根曲线作为检验计算结果的依据;(2)依据

7、准确地质勘察报告书,对桩身阻抗、土阻力及其它所在桩土参数进行设定;(3)进行一次波动力计算,求得第二根曲线的计算值;由于拟合计算的繁杂,因此必须采用程序计算。8.2低应变动测:8.2.1试验目的: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8.2.2方法及原理: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瞬态冲击方式,通过实测桩顶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时域曲线,籍一维波动理论分析来判定基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这种方法称之为反射波法(或瞬态时域分析法)。本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立在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基础上,因此受检桩的长细比、瞬态激励脉冲有效高频分量的波长与桩的横向尺寸之比均宜大于

8、5,设计桩身截面宜基本规则。本方法对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