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建设的文化阅读--杨东平

对城市建设的文化阅读--杨东平

ID:15996150

大小:45.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07

对城市建设的文化阅读--杨东平_第1页
对城市建设的文化阅读--杨东平_第2页
对城市建设的文化阅读--杨东平_第3页
对城市建设的文化阅读--杨东平_第4页
对城市建设的文化阅读--杨东平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城市建设的文化阅读--杨东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城市建设的文化阅读--杨东平对城市建设的文化阅读--杨东平2002年06月24日10:59主持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圣凯诺·世纪大讲堂。主持人阿忆知道一位教授,他原来学的是自动控制,后来搞的是高教研究,他还写过《城市季风》,他研究城市建筑。他还是"自然之友"的副会长,同时他还是央视"实话实说"的总策划,这个人是谁呢?观众:杨东平。主持人:大家都知道,杨东平就长这个样子。欢迎您来,我还没有介绍您要讲的题目,一会儿咱们再说。咱们先看看杨东平长这个样子,他到底是怎么一个人呢?还得细挖。先看一下他的履历,杨东平,1949年9月生,这个日子很奇怪,再过几天就是我们的国

2、庆,换句话说您也是国家的同龄人。杨东平: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主持人:旧社会赶上几天,现在是52岁,在上海长大,有一次我坐飞机带着太太,碰巧几个人都在讨论他们对上海人的蔑视,我就看着我太太的脸,她是上海人,不停的在红,您怕不怕别人说,上海男人,尤其是男人。杨东平:因为在上海,人家都认为我是北方人。主持人:对,上海人没有这么魁梧的人。杨东平:因为我的父母亲也是北方人。主持人:那怎么您在上海长大呢?杨东平:南下干部。主持人:是这样,那还可以寻求一点心理安慰,尽管我生长在这儿,我的种子是北方的。1968年毕业于上海中学,在黑龙江插队落户。我比您小好多,我理解"插队"那是

3、没问题的,我理解"落户"是把户口放在那个地方,您就消掉了所有的什么干部调令、城市户口,就变成农民了。杨东平:对。主持人:然后您要选择太太的话,必须是农民太太。杨东平:当时还没考虑这个问题,还比较小。主持人:尽管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发育成熟,想到要娶哪位农村太太,但是过来的人都有一种习惯,就是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总觉得当时有一个女孩我们很在意她,只是当时能力有限,还没有娶她,您没有这样一位村里的姑娘叫小芳?杨东平:没有。主持人:好,饶了您了。1975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这个消息不会是错的吧?1975年就毕业了?杨东平:我们是工农兵学员,就是从农村到学校来上

4、学了。主持人:好,留校任教,从那儿毕业了留校任教,从那个时候到现在一直是在北京理工大学,但是当时叫北京工业学院。好,80年代初开始从事教育研究和文化研究,讲授中国高等教育史和教育社会学,这我也很奇怪,这跟您的专业,尽管咱们是工农兵学员,但是毫不搭界呀?杨东平:因为我后来自己转向教育研究,现在我们有个硕士学位点,所以刚刚讲的是开设的硕士学位的课程。主持人:好,杨老师的回答一般都很朴素。现在咱们再往下进展,说您是中国第一个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的副会长,自动化咱也不干了,研究的高等教育,怎么突然又变成了搞环保的了呢?杨东平:搞环保是专业以外的行为,是一个民间组织,

5、也是个自愿者的行为。主持人:下面呢,您怎么又跟电视有关了呢,怎么又做了"实话实说"的总策划?杨东平:当时中央电视台要创办一个谈话节目,面向台外招聘一些知识分子。主持人:您去应聘了吗?杨东平:我是经人推荐到那儿去的。主持人:就是,咱们这么大教授,不能让他们招聘咱们。咱们闲话少说,下面呢我们就由杨东平教授给我们带来他今天的主题讲演报告,这个报告的名字是"对城市建设的文化阅读",有请。杨东平:大家好!由我来谈中国城市建设的问题是有些勉为其难的,因为我是非专业人士,我要谈教育的话可能更合适一些,只是因为建筑问题或者城市建设问题事关重大,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市民都有自己的意见,

6、而且也应该有更广泛的公众参与,我想我是在这个意义上,对中国当前的城市建设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的意见,供大家参考。在近20年的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当中,中国的城市面貌发生了非常深刻地变化,我们听到很多城市都已树立了雄心勃勃的目标,所谓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怎么样,北京最近定下的规划是五年之内危旧房改造全部完成,在我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我们也感到了现代化带给我们的所谓一种断裂或者失落,在这个过程当中呢,我们也丧失了很多东西。所以关于城市建设,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这个问题,成为知识界和建筑界内外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有一个土耳其的诗人说过这么一

7、句话,他说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是不会忘怀的,一个是母亲的面孔,一个是城市的面孔。所以,关于城市,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文化的定义,比如说讲"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城市是石头建筑的历史,城市是部打开的书"等等,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我们的建筑凝固的不仅仅是音乐,也凝固了很多噪音。在城市这部石头的书里面不仅记载了一代一代人的奋斗、追求和抱负,也记录了很多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所以,在我们这个城市发生剧烈变革的这么一个,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城市建设向何处去?有人称之为叫做"处于十字路口的城市",它的状况和命运是非常令人关注的。那么,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回到我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