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

教案1—《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

ID:16026806

大小:4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7

教案1—《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_第1页
教案1—《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_第2页
教案1—《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_第3页
教案1—《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_第4页
教案1—《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案1—《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案一课程名称: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总学时:32性质:公基教学辅助:课件《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授课内容: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课时:2班级:文、体、美、医、管理、旅游等班级时间:06.9-12教案1—《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教学目的:掌握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教学重点: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教学难点:大陆漂移的证据课时分配:一、地球的构造二、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1.5课时)三、板块构造(0.5课时)授课内容: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20世纪以来,人类对地球本身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尤其在60年代,出现了现代地球科学的革命。一、地球的构造地球物理学家们利用地震波来探索地球的内部和地壳的状况

2、。地球每年都会因大地震而震撼十几次。地震产生的波穿过地球,也会穿过地核,地球表面的另一面的地震台接收到的地震波里已经包含了地球内部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研究,可以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推论。这种方法使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从一个盲目猜测的阶段提高到一个科学测定和理论推理的阶段。根据地震波波速的不同,地球剖面可以分成不同的圈层。地球中已被认出来的有七个明显的圈层,A层是地壳,地壳的厚度在不同的地区是不一样的,大洋下的地壳大约五公里厚,大陆下面的地壳大约三十五公里,而高原和山脉下面的地壳更厚,青藏高原处的地壳大约是70—80公里厚。地壳下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不连续的界

3、面—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莫霍面把地壳与下面的地幔划分开,地幔被分为B层、C层和D层。地幔再往下就是地核了,在地幔和地核之间是第二个不连续界面—地核边界,是由奥尔德赫姆和古登堡发现的。地核又分为外核E层(液态)、内核G层(固态),中间是一个过渡的F层。二、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1、大陆漂移本世纪初,德国的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韦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这是有关全球范围的大陆构造学说,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大陆固定论。经过半个世纪的曲折历程及后人的不懈努力与完善,现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运动已成为共识。韦格纳是德国的气象学家和地质学家,他注意到

4、南美和非洲之间的海岸线凹凸互相对应,能够拼合起来,又了解到巴西与非洲有许多生物种属相似,因此开始思索大陆是不是会有长距离的水平移动。1912年发表了论文《大陆水平移动》,19157教案一课程名称: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总学时:32性质:公基教学辅助:课件《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授课内容: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课时:2班级:文、体、美、医、管理、旅游等班级时间:06.9-12年出版了《海陆起源》,这是地质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阐述了大陆飘移说的基本思想。地球原来只有一个原始大陆—泛大陆,周围是原始海洋。大陆地壳的硅铝层由于均衡作用,象冰山一样漂浮在重而有塑性的大洋地壳的硅镁层上。

5、从一亿九千万年前的侏罗纪到五千万年前的第三纪,泛大陆逐渐分离,大约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白垩纪,南美洲与非洲、欧洲分离,逐渐形成大西洋。非洲一部分脱离亚洲与古印度陆块分离,形成印度洋。南极洲、澳洲脱离亚洲和非洲并且分开,印度陆块向北漂移与亚洲大陆块相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南北美洲向西漂移,前缘受阻于洋底地壳,挤压折皱成科迪勒拉—安第斯山脉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与非洲的阿特拉斯山脉也是由于大陆向赤道漂移挤压而成。大陆漂移时,洋底地壳的阻力会形成岛屿串。韦格纳的大陆漂移说震动了地球科学界,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冷缩说,地槽、地台说都是重大的挑战,一场论战就此展开。1926年

6、在美国纽约召开了一次学术会议,研讨大陆飘移学说,展开激烈的争论。争论的要点有:大陆漂移的原动力是什么?大陆何时漂移?如何漂移的?以及大西洋两岸相似的真实性。韦格纳认为,大陆漂移的原动力其一来源于地球的自转,其二来源于太阳和月亮的吸引所产生的自东向西推动的力。但是一些学者经过计算认为,这两种力都远不足以推动大陆的漂移。韦格纳的观点受到大陆固定说的学者们的猛烈攻击。韦格纳为了寻找大陆漂移的直接证据,重复测量格陵兰的经度,1929年和1930两次率探险队前往。1930年11月1日是韦格纳的50岁生日,因大风雪队员们已断粮好几天了,他冒着风雪给队员们运送给养,但是一去不再

7、复返,第二年在雪原里发现了他的遗体。从那时到50年代中期,大陆漂移说几乎销声匿迹。但是仍有一些人坚持漂移学说,美国的霍姆斯在1928年提出了“地幔对流说”,他认为放射性物质的蜕变热能够使地幔保持可塑性而发生对流。地幔流在上升时迂到大陆壳层就向两边流去,巨大的力量将陆块扯开并使之分离随地幔漂移。当两股地幔流相向汇合并向下流动时,挤压力和向下运动的力使陆块下沉,变成海洋和地槽。地幔变成了带动大陆的“传送带”。霍姆斯对自己的假说没有信心,说这只是“纯属臆想的概念”。他的假说发表后也曾被视为“异端邪说”,受到许多人的指责。事隔不多久,他的“臆想”的证据竟然在海洋里被找到了

8、。2、赫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