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结构和颜色的关系

翡翠的结构和颜色的关系

ID:16028395

大小:18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7

翡翠的结构和颜色的关系_第1页
翡翠的结构和颜色的关系_第2页
翡翠的结构和颜色的关系_第3页
翡翠的结构和颜色的关系_第4页
翡翠的结构和颜色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翡翠的结构和颜色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金陵科技学院珠宝系课程论文题目:翡翠的结构和颜色课程名称:考查学期: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考查方式:课程论文姓名:季元辉学号:0921127040专业:M09材料科学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成绩:指导老师:廖望春翡翠的结构和颜色翡翠是珠宝玉石中最重要的玉石品种之一,以其自身品质的细腻坚韧,色彩的绚丽,文化的悠久等特性而为国内外华人所钟爱。珠宝学术界对翡翠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目前在对翡翠品质评级的量化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还非常缺乏。翡翠行业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解决翡翠价值评估体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翡翠的内部结构是影响其质地的关键的内在因素,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利于

2、揭示其本质并具有一定的实际运用价值。翡翠的结构类型较多,按颗粒大小可分为显微变晶(隐晶)结构(<0.01mm)、微粒变晶结构(0.01—0.1mm)、细粒变晶结构(0.1—1mm)、中粒变晶结构(1~2mm)、粗粒变晶结构(>2mm);按变晶的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不等粒变晶结构;按变晶的形态可分为粒状变晶结构、柱状变晶结构、纤维状变晶结构、束状变晶结构、放射状变晶结构;按交代变质作用关系可分为净边结构、镶边结构、残余结构;按动力变质作用程度可分为碎裂结构、粗糜棱结构、糜棱结构、超糜棱结构。翡翠的结构与其形成的变质作用紧密相关。因变质重结晶作用形成,而

3、又未经过构造变形的翡翠主要以粒状、短(粗)柱状变晶结构为主,晶粒边界清晰,粒间间隙较大,解理纹清晰可见,质地一般,透明度为微透明和不透明,如自底青种、干青种等翡翠。受动力变质作用而形成的翡翠,变形结构较发玉矿物颗粒粒度大小有密切的关系。玻璃种、冰种、品质好的油青种的翡翠为典型的显微晶质结构,矿物成分单一,主要为硬玉;粒度很细,平均粒度在0.01~0.05mm之间,有些甚至小于0.01mm;结构紧密,晶体间隙小,解理和微裂隙不发育。白底青种翡翠结构通常为细粒变晶结构,微透明的白底青的粒度~般为0.1—1mm,较为润泽;不透明的白底青种翡翠为中粒变晶结构,其粒径一般大于1mm

4、,显得质地发“干”,没有润感。豆青种翡翠为中一粗粒。变晶结构,粒径一般大于2mm,其结构比较松散,粒问的空隙较大。通过对同厚度(8.0mm)的不同品种翡翠代表性样品透射率曲线测量研究表明:透明飘蓝花具隐晶质结构的翡翠,在60倍放大镜下仍很难分辨出颗粒,且彼此之间连接紧密,其可见光的平均透过率较高;颗粒较细的细粒变晶结构(0.05~0.1mm)的浅绿色翡翠平均透过率为中等;颗粒和间隙都较大的碎裂结构的翡翠,质地粗糙,其透过率很低。因此,结构是影响翡翠透明度的最主要原因,光线在翡翠中经过的界面次数、界面材质是影响翡翠透明度好坏的根本原因。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翡翠在可见光48

5、0—520nm都有相对较强的透过率,即翡翠体色对其透过率结果存在影响。翡翠的质地与其中所含硬玉颗粒的形状和排列方位也有很大关系。翡翠组成矿物呈纤维状存在的部位透明度较好,且纤维越接近平行排列质地和透明度则越好;无定向排列或无束状排列的翡翠则质地较差,透明度也相对降低。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在高温稳定环境下单纯变质重结晶作用形成的硬玉常为粗粒短柱状;中温或中等稳定环境下形成的硬玉矿物柱体稍长些;低温定向高压下则形成细粒和纤维状硬玉矿物;当两种以上变质作用叠加时则形育,其主体结构为细粒一纤维变晶结构,质地较好,透明度为半透明或亚透明,如花青种、豆青种等翡翠。受强烈剪切应力和韧性

6、变形作用而形成的翡翠,常具有糜棱至超糜棱结构,质地好,透明度高,为优质翡翠的主要结构,如冰种、玻璃种翡翠。成(细)柱、细粒状结构。翡翠中的絮状物在行业内称为“绵”,从科学的角度而言,絮状物是翡翠中矿物成分、矿物颗粒大小及其相互间的组合关系在视觉上的直观表现。根据絮状物的成因不同,可划分为微裂隙絮状物、矿物间隙絮状物、矿物包裹体絮状物。通过对冰种翡翠中絮状物的薄片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此类絮状物属于微裂隙絮状物,用电子探针测试结果计算其分子式为:Nal.04Ca0012(Tio.002Feo.ooEAlo.963)Si2.01906,为硬玉的晶体化学式。因此,经研究表明它是由

7、翡翠受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破碎裂隙、愈合裂隙、矿物解理面等引起的。翡翠的皮壳是翡翠在表生作用的影响下发生变化而形成的,由于原生翡翠的成分和结构及所经历的表生作用的方式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特征的皮壳。前人对翡翠皮壳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多停留在描述阶段,系统性和理论性都相对较弱。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翡翠皮壳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尝试还原翡翠经历过的原生成矿作用及后期表生作用,以便于更深入更准确地探讨翡翠的皮壳特征与内部质量之间的关系。就研究翡翠在表生作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而言,本文的研究成果具一定的理论意义;就研究如何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