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助剂化学总结tju

cd助剂化学总结tju

ID:16103629

大小:20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7

cd助剂化学总结tju_第1页
cd助剂化学总结tju_第2页
cd助剂化学总结tju_第3页
cd助剂化学总结tju_第4页
cd助剂化学总结tju_第5页
资源描述:

《cd助剂化学总结tju》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绪论:1、塑料等聚合物:交联剂、树脂(四烯、四伦、四胶)、增塑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抗氧剂、阻燃剂、抗静电剂与柔软剂,其它着色剂(偶联剂、发泡剂、成核剂、防雾剂)2、油品:流动性能改进剂3、机械纤维、塑料成型:润滑添加剂作用原理:1、增塑剂:高分子材料的增塑,是由于材料中高聚物分子链间聚集作用的削弱而造成的。聚合物—增塑体系中存在如下几种作用力:聚合物分子与聚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关键)、增塑剂本身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塑剂与聚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塑剂分子插入到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削弱了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引力,结果增加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从而使聚合物

2、塑性增加。2、受阻酚抗氧作用机理:属于链终止型抗氧剂,能终止氧化过程中自由基链的传递与增长,此种抗氧剂能与自由基R•﹑RO2•等结合,形成稳定的游离基或终止化合物中断裂而增长,例如:2,6-二叔丁基-4-甲酚,3、盐机性铅盐的作用机理:1)捕获脱落的氯化氢而抑制了其自动催化作用2)置换烯丙基氯,起稳定作用4、紫外线吸收剂的作用机理:1)二苯甲酮类:i苯环上的羟基氢和相邻的羰基氧之间形成分子内氢键,构成一个螯合环,吸收紫外光能量后,分子发生热振动,氢键破环,螯合环打开就能把紫外光变成无害的热能放出。ii氢键越强,吸收紫外光能量越高,效率越好。iii与苯环上烷氧基链的长短有关。

3、如果链长,与聚合物相容性好,稳定效果则好。2)水杨酸酯类:R为芳基或取代芳基水杨酸酯类吸收紫外线后,发生分子重排,形成了紫外相能力更强的二苯甲酮结构。3)苯并三唑类:分子中也存在氢键螯合环,由羟基氢与三唑基上的氮所形成。当吸收紫外光后,氢键破环或变为光互变异构体,把有害的紫外线变为热能。5、阻燃剂的作用机理分类:分为:保护膜机理、不燃型气体机理、冷却机理、终止链锁反应机理、协同作用机理保护膜机理:阻燃剂在燃烧温度下,形成一层不燃烧的保护膜覆盖在材料上,隔离空气而阻燃,可分为玻璃状薄膜和隔热焦炭层。i玻璃状隔膜:阻燃剂在燃烧温度下分解为不挥发、不氧化的玻璃状薄膜,覆盖在材料表

4、面,隔离空气。能使热量反射出去或具有低的导热系数,从而达到阻燃的目的;ii隔热焦炭层:阻燃剂在燃烧温度下可使材料表面脱水炭化,形成一层多空性隔热焦炭层,从而阻止热的传导,起阻燃的作用。不燃性气体机理:阻燃剂能在中等温度下立即分解出不燃性气体稀释可燃性气体和冲淡燃烧还氧的浓度阻止燃烧发生。冷却机理:阻燃剂能使聚合物材料的固体表面在较低温度下熔化。吸收潜热或发生吸热反应,大量消耗掉热量,阻止燃烧继续进行。终止链锁反应机理:阻燃剂的分解产物易与活性游离基作用,降低某些游离基的浓度,使作为燃烧支柱的链锁反应不能顺利进行。协同作用体系:阻燃剂的复配是利用阻燃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

5、阻燃效能,称为协同作用体系。6、三氧化二锑和有机卤协同作用体系机理:产生SbCl3气体,SbCl3是沸点不太高的挥发性气体。A、气体相对密度大,能长时间停留在燃烧区内稀释可燃性气体,隔绝空气起到阻燃的作用。B、它能捕获燃烧性的游离的自由基H·,HO·,·CH3等起到抑制火焰的作用。C、SbCl3在火焰上空凝结结成液滴或固体颗粒,其壁效应散射大量热量。使燃烧速度减缓或者停止7、交联剂作用机理:有机交联剂的作用机理:分为1交联剂引发自由基反应2交联剂的官能团与高分子聚合物反应3交联剂引发自由基反应和交联剂官能团反应相结合。引发自由基反应:交联剂分解产生自由基,引发高分子自由基链

6、反应,导致高分子化合物链的c-c键交联;进行交联的交联剂主要是有机过氧化物,它既可以和不饱和聚合物交联,亦可以和饱和聚合物交联。官能团与高分子聚合物反应:利用交联剂分子中的官能团(主要是反应性双官能团,多官能团以及双键等)作为桥基把聚合物交联起来。无机交联剂的交联机理:分为:金属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的交联机理、金属卤化物的交联、磷酸和磷化物的交联金属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的交联机理:(氯丁橡胶用氧化锌交联机理)(氯磺化聚乙烯用金属氧化物交联)金属卤化物的交联:用金属卤化物及有机金属卤化物交联时,高分子多数按照金属离子配位。磷酸和磷化物的交联:光交联和电子射线交联8、抗磨剂:在苛刻的操

7、作条件下,摩擦表面温度很高,即使含有油性剂的润滑油也不能维持半流体润滑.而出现边界润滑.此时.需加入抗磨损添加剂,与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有机化学反应膜,保护金属表面。磷系抗磨剂:一般认为,磷化合物首先在铁表面吸附。然后在摩擦条件下发生O-O键断裂,生成亚磷酸铁和磷酸铁有机膜。起到抗磨损作用。在极压条件厂,有机磷酸铁膜进一步反应生成无机磷酸铁铁膜,从而避免金属间的直接接触。硫系抗磨剂:在摩擦面的极压润滑条件下,内于局部温度上升,吸附在金属表面的含硫化合物与金属急剧反应。生成极压膜,同时还生成Fe2O3、Fe3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