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概论辅导资料3

齐鲁文化概论辅导资料3

ID:16132289

大小: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8

齐鲁文化概论辅导资料3_第1页
齐鲁文化概论辅导资料3_第2页
齐鲁文化概论辅导资料3_第3页
齐鲁文化概论辅导资料3_第4页
齐鲁文化概论辅导资料3_第5页
资源描述:

《齐鲁文化概论辅导资料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齐鲁文化概论辅导资料3一、邹衍的生平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前250年),也作驺衍,战国末期思想家,阴阳五行学派的代表人物,齐国人。邹衍生长于齐国,十五岁(公元前309年,齐宣王十二年)进入著名的稷下学宫学习。在这之前的公元前312年至公元前319年(齐宣王二年到齐宣王九年),孟子讲学于稷下学宫,正与邹衍的童年阶段(五岁至十二岁)相当。从年龄差距可以推断邹衍不可能直接就学于孟子。但孟子在稷下学宫长达八年的讲学在这里留下了大量门徒,产生了重大影响,故而邹衍在这座战国时期的学术文化中心也以学习儒家学说为主,同时也接触掌握了其他各家的思想观点。邹衍由于天资

2、聪颖,又能言善辩,在稷下学宫中的地位提升很快,直至成为这座战国时期学术中心的领军人物。《史记》几处谈及稷下学者的地方,均首提邹衍。由于他喜欢谈论天道运行之类的话题,时人号为“谈天衍”。声誉鹊起之后,邹衍年纪轻轻就成为齐宣王的座上宾:“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宣王殁后,继位的齐湣王昏暴无道,稷下学者纷纷出走,邹衍也离开齐国来到燕国,受到因“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而闻名的燕昭王超规格的隆重招待:“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

3、往师之。”司马迁感叹道:“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子困于齐、梁同乎哉?”而邹衍在燕国也和乐毅、剧辛等人一起辅佐燕昭王成就了一番破齐复仇的大业。公元前二七九年,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继位,邹衍遭人谗毁,被拘入狱。后来冤狱得到昭雪,邹衍出狱,仍然留在燕国。据《韩非子·饰邪》记载,他晚年又为燕王喜效命,与栗腹一起为燕王喜谋划了公元前二五一年的伐赵之役。但这一次邹衍没有上一次助燕昭王破齐那样的幸运,伐赵之役失败。韩非对此评论道:“邹衍之事燕,无功而国道绝。”此年邹衍去世(参见孙开泰《邹衍事迹考辨》,《管子学刊》1989年第3期;《邹衍年谱》,《

4、管子学刊》1990年第2期)邹衍是个勤于著述的思想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邹衍著有“《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居留燕国期间还著有《主运》篇。《汉书·艺文志》也著录有《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邹衍思想的核心是他的“五德终始说”。“五德”来源于“五行”所谓“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邹衍认为,这五种物质每一种都和人的一种德性相配,而这五种德性之间又存在着相胜相克的关系,具体说来就是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与五行相联系的“五德”每一德都没有绝对的优势,每一德都有盛有衰。自天地开辟以来的每一朝代都

5、与其中的某一德相配。统治者只有具备与当时处在优胜位置上的某一物质相对应的“德性”才能具备统治的合法性,才能有稳固的基业。人类历史就是按照这种“五德相胜”的规律循环演变的。二、“五德终始说”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可以说是一种应时而生的理论。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邹衍之所以提出这样一套理论,是因为他“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也就是说,邹衍提出这一理论的动机是要劝告当时的统治者敬天尚德,戒除淫邪,实际上就是为道德观念奠定一个的基础。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邹衍的

6、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一致之处。《盐铁论·论儒》中的御史说过:“故商君以王道说孝公不用,即以强国之道,卒以就功。邹子以儒术干世主不用,即以变化终始之论,卒以显名。”邹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儒家“德治”的观念,但他为了迎合君王们的口味,又将儒家的观念改造得面目全非。而“五德终始说”之所以比纯粹的儒家学说更适合做士人的进身之阶,是因为它更实在,更容易把握,操作性更强,而且不需要统治者收敛私欲,牺牲私利,也不需要他们面向现实做调查研究。在同时代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看来,“德”是人的一种内在品质,一种精神境界,需要下一番克己涵泳的功夫才能达到。“齐家”、“治国”、

7、“平天下”的外在功业都需要从内在的“修身”起步。但在邹衍看来,无论是“五行”还是“五德”,都是现成的事物,实质就是存在于冥冥中的宿命。五行是天道的五种类型;五德是人所具备的五种上应天道的条件。人君所要做的不是克己修身以成王道,而是及时察知当今天道已运行到哪一“行”,自己又具备“五德”中的哪一“德”。在自身条件与天道相配时,以一套相应的器服制度和仪式化的行为规范与天沟通,抓住机遇,达成霸业。这样的学说实质上已成为一种方术,与后世的卜卦、星相等迷信类似,与“节俭仁义,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史记·孟荀列传》)似乎也没什么必然联系。那么如何才能及时察知哪一行

8、、哪一德即将主宰天下呢?邹衍认为,五行每到轮替之际,上天都会预先放出某种相应的灵异征兆:“凡帝王之将兴也,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