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咏中秋 诗话月饼

词咏中秋 诗话月饼

ID:16166225

大小:3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8

词咏中秋  诗话月饼_第1页
词咏中秋  诗话月饼_第2页
词咏中秋  诗话月饼_第3页
词咏中秋  诗话月饼_第4页
词咏中秋  诗话月饼_第5页
资源描述:

《词咏中秋 诗话月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词咏中秋诗话月饼文/延彬自古以来,人们给传统的中秋佳节留下了无数佳话和有趣风俗,特别是,古代文人多情致,凡是节日皆有诗词吟颂。他们在中秋佳节望月、拜月、赏月、咏月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吟颂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2、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诗词是诗人在欢饮达旦、大醉之后的倾情之作。全诗景情交错,诗情顿挫,想象丰富,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呈现祝愿,实为上乘诗词。所以胡仔《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也因此,历代文人在编选苏轼词时也总选到这一首。与咏叹中秋诗词齐名的就是咏颂月饼的诗词,它们把中华美食文化推向一个新高度。月饼作为中秋节的标志,是最具象征意义的中秋民俗食品。椐考证,月饼古称“胡饼”,别称“宫饼”、“小饼”、“团圆饼”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史

3、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后来演变为唐朝军队祝捷食品。传说于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吐鲁番商人向唐朝皇帝进献圆饼祝捷,高祖皇帝李渊十分高兴的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对空中明月说了一句诗:“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圆饼分给群臣一起吃。此诗句中的“胡饼”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月饼”。可能

4、这一诗句是最早咏颂月饼的一句诗,可惜李渊说完这一诗句之后却没有下句。仅一诗句,却能流传自今,亦可堪称一绝。把“胡饼”改称为“月饼”的一个传说是: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在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呼出“月饼”一词。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值得回味的是宋代诗人苏东坡在当年的中秋月夜,饮酒、赏月后“欲上琼楼”并在其《水调歌头》的诗里“把酒问青天”之后,估计是又吃了些月饼,感叹之余又信手写了一首五言绝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

5、滋味,相思泪沾巾。诗中的“小饼”即“月饼”别称。诗人在吃着包有“酥和饴”的月饼、细品“其滋味”后,极为想念亲人或故人,竟掉下了“相思泪”,此情此景令人感动。此诗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全家人在中秋节相聚品茗邀月的习俗在宋时已很普及。当时的笔记《西湖游览志余》提到,中秋节"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而《帝京景物略》则说:“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另一笔记《臞仙神隐书》也提到“(中秋夜)乃造太饼一枚,众共食之,谓之八月求团圆。”从这些的记载还可见到,月饼一开始就是相互馈赠的社交礼物,而且分量颇

6、大,必须众人分而食之,蕴含了中国伦常与共食制度的文化精神。这种大月饼可能盛行了几百年,所以在《红楼梦》中贾母吃的宫廷御赐“内造瓜仁油松穰月饼”,据考证就是个直径二尺、重十公斤的大月饼。在明代,中秋吃月饼在民间逐渐广为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所以明代诗人彭蕴章在《幽州土风俗》中才会写道: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免满人间。悔然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诗句生动描写了明代的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的传说形象,作为艺术图

7、案形象再现于月饼之上。清代嘉庆年间的袁学澜,苏州人,其传世手写稿本《吴郡岁华纪丽》十二卷铺展了一幅绚丽迷人的清代苏州一带风俗图,中有一首《咏月饼》诗: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诗人在其诗中,不仅描写了吃月饼,还将做月饼时的和面、点缀、藏馅儿、蒸煮乃至馈赠亲朋等一系列活动罗列出来,甚为有趣、多彩!清代诗人沈兆褆写过一首《吉林纪事诗》,表现的是当时吉林地区中秋合家赏月、聚食月饼的快乐情景: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

8、分桂魄寒。聚食合家门不出,要同明月作团乐。近代诗人陈海梅运用乡土掌故题咏月饼的《中秋饼》诗曰:正当三五夜清闲,买饼分甘向市圜。馋口儿童开口笑,如何皓魄落筵间?此诗写出了台湾、闽南一带中秋期间儿童兴高采烈尝饼玩饼的心情,颇具情趣。吟颂月饼的诗词在我国是如此源远流长,从而给中秋佳节增添了许多温馨的美食文化内涵。而且每年的中秋月饼的文化内涵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近几年来以团圆、博爱、和谐为主题,推出的“桃李情”、“思亲月”、“儿女心”、“慈孝于行”、“天道酬勤”、“师恩难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