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安装施工方案

回转窑安装施工方案

ID:1624077

大小:618.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1-12

回转窑安装施工方案_第1页
回转窑安装施工方案_第2页
回转窑安装施工方案_第3页
回转窑安装施工方案_第4页
回转窑安装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回转窑安装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回转窑安装施工方案一、概述回转窑是水泥厂用于水泥熟料煅烧的主要设备。其主要结构是由窑筒体,支承装置,窑头、窑尾密封装置,传动装置,进料及煅烧装置组成,是水泥生产工艺中最关键的设备。本工程所选用为Ф4.8*72m配5000t/d窑外分解炉的回转窑。1、技术性能窑的规格:内径Ф4.8m,全长72m;窑的斜度(sinФ):3.5%;转速:主传动0.396~3.96r/m,辅助传动11.45r/h;支承数(托轮组):3;所需功率:主传动功率630KW,辅助传动75kw;挡轮数量:两个液压挡轮,分布在2-3支承处;生产规模:5000t/d熟料;窑体总重:829.

2、804t。2、工作原理回转窑的筒体由钢板卷制而成,筒内镶砌耐火衬,且与水平线成规定的斜度,由3个轮带支承在各档支承装置上,在入料端轮带附近的跨内筒体上用切向弹簧钢板固定一个大齿圈,其下有一个小齿轮与其啮合。正常运转时,由主传动电动机经主减速器向该开式齿轮装置传递动力,驱动回转窑。物料从窑尾进入窑内煅烧。由于筒体的倾斜和缓慢回转作用,物料既沿圆周方向翻滚又沿轴向移动,继续完成分解和烧成的工艺过程,最后,生成熟料经窑头罩进入冷却机冷却。3、结构特点筒体采用锅炉用碳素钢板20g(GB713-86)卷制,采用自动焊焊接。筒体壁厚,一般筒体为28mm,烧成带为 

3、32mm,轮带下为75/80mm、由轮带下到跨间有42/55mm厚的过渡段节,从而使筒体的设计更为合理,即保证了截面的刚性又改善了支承装置的受力状态。在筒体进、出料端都装有耐高温、耐磨损的窑口护板。其中窑头护板与冷风套组成环形分格的套筒空间,从喇叭口向筒体吹冷风冷却窑头护板的非工作面,以有利该部份的长期安全工作。在筒体上套有三个矩形实轮轮带。轮带与筒体垫板间的间隙由热膨胀量决定,当窑正常运转时,轮带能适度的套在筒体上,以减少筒体径向变形,起增加筒体刚性作用。采用液压推力挡轮装置承受全窑的下滑力,该装置可推动窑体向上移动。支承点间跨度的正确分配,使各档轴

4、承装置的设计更加合理。每个轴承均设有测温装置。各轴瓦的工作温度均可传递至中央控制室显示及查检。传动系统用单传动,由高启动转矩的水泥工业回转窑专用直流调带电动机驱动二级硬齿面圆柱齿轮减速器,再带动窑的开式齿轮副,该传动装置采用挠性轴联轴节,以增加传动的平稳性。设有连接保安电源的辅助传动装置,可保证主电源中断时仍能盘窑操作,防止筒体弯曲并便于检修。主电动机尾部带有测速发电机,以指示窑体的实际转速。由于回转窑在水泥生产中强烈的热工负荷及连续生产的工作制度,对安装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其安装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全厂生产工艺线能否正常运行,因此施工中应采用先进的

5、施工方法和检测手段,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安装施工,关键、隐蔽工程将请业主及其委派的现场专家确认并会签,不合格工程不转入下一道工序。二、回转窑安装流程图回转窑安装流程图三、施工准备1、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安装说明书等技术资料,做好技术交底工作;2、了解设备到货及设备存放位置等现场情况3、准备施工工机具及材料,接通施工电源;四、回转窑零部件检查回转窑的特点是:形体大、吨位重、而且是以薄壁筒体为主的机器,在加工运输和安装过程中都容易产生变形。因此,安装前对所有零部件,特别是筒体,都要

6、对照图纸进行核对,都要对零部件做好质量检查尺寸校核工作,以便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1、支承装置底座检查1.1支承底座为型钢焊接,要求无变形,实测底座各螺栓孔孔距和底座厚度尺寸,并用设计图纸与基础上实际尺寸和托轮轴承装配孔孔距实物尺寸,进行对照比较检查,并划出底座上的纵横中心线。通过实际厚度检查,测算底座标高的误差修正值。1.2根据轴承底座上的地脚孔中心位置和底座的中心线检查,划出托轮轴承上的纵横中心线。2、托轮及托轮轴承检查具体要求如下:外观检查,不论是托轮或轴承均不能有裂纹、变形和组合尺寸的错误。接触部分的表面粗糙度应与设计相符。测量托轮直径

7、、宽度,托轮轴颈直径和轴承中心高度等尺寸。这些尺寸应与设计对照,若有出入,应根据实际尺寸修正图纸。对托轮外径尺寸应成对匹配。配对组合号码不得错乱。检查托轮轴承座与球面瓦背的接触情况,若不符合要求应进行刮研。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回转窑托轮轴承技术要求项目托轮瓦与轴的接触铜瓦背与球面瓦接触球面瓦与瓦座的接触接触角60°-70°110°-120°160°接触点1-2点/cm23点/2.5*2.5cm21-2点/2.5*2.5cm2侧间隙(mm)0.3塞入深1300.2塞入深100-120<0.2塞入深100用红丹油抹在轴颈上,对每道铜瓦进行刮研,按下表进行检验

8、,若不符合要求,应重新进行刮研。轴承应进行水压实验,试验压力为0.6Mpa,在8min内不应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