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与传统灌肠法的效果比较.doc

应用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与传统灌肠法的效果比较.doc

ID:16378634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9

应用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与传统灌肠法的效果比较.doc_第1页
应用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与传统灌肠法的效果比较.doc_第2页
应用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与传统灌肠法的效果比较.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应用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与传统灌肠法的效果比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应用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与传统灌肠法的效果比较【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保留灌肠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保留灌肠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保留灌肠法,实验组应用输液式保留灌肠法比较两组灌肠后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药物外溢情况、患者满意度、临床效果。结果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药液外溢:对照组高于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实验组100%,对照组60%;治愈率:实验组80%,对照组16.7%。结论输液式中药保留灌肠法,能够使中药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

2、临床效果较高。【关键词】输液式;中药保留灌肠;临床效果中药保留灌肠是粘连性肠梗阻常用的一种保守治疗方法,也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但是传统的中药保留灌肠法不易控制速度,不易观察灌注情况,只能由护理人员抬高或放低灌肠桶来控制,易使药液在短时间内流入,使患者便意感强,造成药液外溢,不得不中断操作,需再次灌肠。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浪费了护士的有效护理时间,而且使药液丢失,影响了药物治疗效果。肛管短粗,对肛门刺激性大,患者不适感明显。药液保留时间缩短。为了寻求既能使药物保留时间长,又能减少药液外溢,减少

3、病人痛苦,提高病人满意度,使药物达到预期疗效的方法,我们2007年10月—2008年12月对30例需中药灌肠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了改良保留灌肠法进行灌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7年10月—2008年12月需要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患者60例,均由住院医师诊治下达医嘱。其中男49例,女11例;年龄13~57岁,平均年龄45.5岁;粘连性肠梗阻53例,放射性肠炎7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诊断、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

4、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用物:250ml无菌盐水瓶1个,一次性输液器1根,剪刀1把,100ml无菌注射器1具,传统灌肠桶及肛管1套,消毒石蜡油、棉棒。(2)操作方法:操作前护士均向患者解释中药保留灌肠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合作,并让患者排便(或大便),以利于减轻腹压,利于药物吸收,减少不适。(3)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保留灌肠《基础护理学》中介绍的保留灌肠法进行操作。实验组采用输液式中药保留灌肠法,将已煎好的中药去渣200ml,温度冷却38℃3左右[1],装入已准备好的250ml

5、无菌盐水瓶中,将输液器插入盐水瓶,排气成功,关闭调速器。用剪刀剪去过滤器,用石蜡油润滑输液器断端25~30cm,患者取头低臀高左侧卧位[2],将输液器轻轻插入肛门,缓缓送进25~28cm,旋开调速器,调节滴速为50~60滴/min,使中药慢慢滴入,等药液滴完,当液面到达毛菲氏滴管下面时,用剪刀在毛菲氏滴管下面剪断,用100ml无菌注射器注100ml空气,让剩在管内的中药全部进入肠道,拔出剩余管子,让病人取卧位或左侧卧位,使药液保留在肠内尽可能长时间。(4)评价指标: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长短、中药药液是否外溢、

6、患者满意程度、临床疗效。(5)病人满意程度判断。满意:灌肠插管时患者不紧张、无痛苦、无腹痛及便意感。不满意:灌肠时紧张、感觉疼痛、便意感增强、深呼吸不能减轻。灌肠疗效判断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有效包括治愈和好转)。1.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2结果2.1两组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比较见表1。表1两组灌肠后中药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注:t值=352,P<0.012.2两组灌肠后药液外溢、患者满意度、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表2两组灌肠后药

7、液外溢、患者满意度、药物临床疗效3讨论  中药保留灌肠是利用肠黏膜直接吸收药物而达到治疗目的,是临床上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结肠炎等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灌肠方法所产生的疗效也不同,给药后在肠内存留时间长短与疗效有密切关系,存留时间愈长,疗效愈佳[3]。也有学者认为,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效果与药物在肠内停留时间长短成正比[4]。本研究表1显示,两组患者中药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3<0.01)。说明实验组患者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长,达到了提高治疗疗效的目的。临床观察发现,传统中药保

8、留灌肠法,使用肛管短,无法达到20cm以上;肛管较粗,质地硬,插入时对肛门刺激性大;出水孔较大,流速过快[5];灌肠桶无控制流速的开关[6],资料表明[7],当药液在直肠内积聚达到150~200ml,直肠内压力>7.3kPa时,直肠壁感受器即产生强烈兴奋,通过神经反射立刻产生便意而引起排便反应。甚至患者不能忍受需立即排便[8],导致药液外溢及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短,药物剂量减少。传统方法插入10~15cm,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