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形态学剖析

现当代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形态学剖析

ID:16416702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9

现当代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形态学剖析_第1页
现当代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形态学剖析_第2页
现当代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形态学剖析_第3页
现当代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形态学剖析_第4页
现当代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形态学剖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当代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形态学剖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当代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形态学剖析  摘要:“景观形态”一词最早来源于风景形式,所以对风景形式系统的研究也就是对景观形态学构想所希望解答的问题。在景观设计中,困扰人们的常常是愿望与可能性、质量与数量、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冲突。本文介绍了景观形态思想及其发展,探讨了景观形态学的基本问题和设计语言结构,阐述了景观形态规划模式的思想精髓,研究了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形态模式,分析了景观形态规划的空间格局原理,以实现景观生态模式与规划设计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形态;城市化;生态模式  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不但要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同时还应满足人的心理要求。对于前者,设计者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

2、所提供的精确数据和手段来实现,而对于后者,则需要设计者通过了解大自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内心深处的理想环境模式,以实现其与规划设计达到和谐统一。  一、景观形态思想及其发展  首先,“景观”概念在不同领域有着很大的差异,根据汤姆的说法,“景观”一词是随同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一起来到英格兰的。最初“景观”是指留下了人类文明足迹的地区。17世纪,“景观”作为绘画术语从荷兰语中再次引入英语,意为“描绘内陆自然风光的绘画,区别于肖像、海景等”。到了18世纪,“景观”同“园艺”联系起来,因为“景观”和设计行业有了密切的关系。  二、景观形态学的基本问题和设计语言结构  1.形式。  把“形式

3、”定义为所有被设计物体和空间的状态,包括物体的外观,但又不至于此,它不是指一个静止的形象,而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结果,并且是影响着和被整个设计气氛影响的。设计思考需要形象,这些形象的核心就是形式,形式不只是图形,而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在客观世界中有两种形式,“可见的形式”和“不可见的形式”,两者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和自然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2.形式与逻辑。  形式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如何运用它来组织设计思想以及设计语言的逻辑,称之为设计语言的逻辑。只选用一种设计准则、风格或强调可见形式的某些偏好绝不是真正的设计思想。只有注重设计场所的内在结构,在不可见形式的指导下发展可见形式及其关系

4、、结构和平衡时,才有可能触及设计工作的根本。  3.形式与情感。  因为人类环境存在着压力、不快和烦闷等密集的人为因素,当人们被不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所困扰时,就产生了对原始、自然事物的向往,希望面对无伪装的自然环境,寻找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与自然的沟通中寻找自我的精神世界。在这种规划设计的环境之中,人们可以随意的穿行、游憩工作和生活。人们更接近真实的自我。  三、景观形态规划模式的思想精髓  1.景观之道。  “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核心。道家的思想方法和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正是建立在道法自然之一观念的基础上的。在道法自然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规划与设计的最高目标就是将个人的情感以恰当的方式找到寄托,

5、从而最终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生命之美。在这意义上,美意味着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想和谐平衡的产物。  2.道家哲学与设计方法。  作为完整的设计体系,所有的美学标准在此都体现为具体的设计手法,例如空间的组织、尺度的设定和位置的调整等。研究的主体将分为:布局和“意”;空间的延伸;曲径通幽;气:交流的途径;无中生有;形散神聚;画意。  四、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形态模式研究  “自然”不仅标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和运动变化的宇宙天地万物(即自然界),而且也指事物所具有的一种没人为处理或显现出人为痕迹的情况,自然意味着原朴、原在、本色。“人工”主要标指人的行为、思想意识及创造,

6、它也指与“自然”相反的、具有人为处理的、显出人为痕迹的状况,意味着变异、转型、非自然。  从人类社会实践角度来看,尽管人工改造着自然,自然制约着人工对它的改造,尽管自然是人工的“母体”和“故乡”,人工是自然的升华和高级形态,自然与人工之间永远存在着无休止的矛盾冲突,但在中国人的文化意识倾向上,却偏向于执著的笃信和追求“自然”与“人工”之间的亲契合一,而不是象西方那样在意识倾向上表现出一种“人工”战胜和压倒“自然”的“天人相分”。  五、景观形态规划的空间格局原理  1.基础格局。  空间格局并非完全是规划设计的空间布局,而是人们心理和行为上的空间格局。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的传

7、统规划设计模式。因此,在景观规划中第一优先考虑和建设的格局是:处于大地上具有整体和谐性;有足够的空间供生物运动;对个体而言,能体现出一定的景观异质性。这应该作为任何景观规划的基础格局。  2.最优景观格局。  “居室背山面水,周围树木环抱”被认为是景观形态学意义上的最优景观格局。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理想生活模式,它强调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是人们要求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表现。这一景观格局所追求的是一种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