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实习区喀斯特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

永安实习区喀斯特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

ID:16471037

大小:4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10

永安实习区喀斯特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_第1页
永安实习区喀斯特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_第2页
永安实习区喀斯特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_第3页
永安实习区喀斯特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_第4页
永安实习区喀斯特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永安实习区喀斯特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永安实习区喀斯特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学院资环学院地理科学郑宝云学号080904045)(指导老师:李建成(教授),陈大涌(高级实验师))摘要:在对永安实习区喀斯特地貌专题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地貌的成因,认为地质条件,地貌条件,气候条件是喀斯特地貌成因的基本因素。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我们了解永安石林风景区以及十八洞喀斯特地貌的基本特征和成因。这两次均为永安著名的风景区,如果当地政府对这两个地方进行合理的开发旅游资源,对永安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关键词:喀斯特地貌,地貌成因,地貌特征,永安实习区正文

2、引言:通过9月17日地貌野外实习,我们在永安石林风景区观测和描述喀斯特地貌主要地貌类型的基本特征,说明地貌的成因以及作典型的地质素描图。以及在十八洞进行观测和描述地下喀斯特地貌。这两个实习区让我们对永安喀斯特地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⒈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永安市位于福建省中西部,地处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的中断,东经116°56′―117°46′,北纬25°33′―26°13′;地理坐标X:27―45,Y:67-93公里,属福建省三明市管辖。永安市是福建省中西部的交通和文化中心之一,是鹰夏铁路的必经要冲,全区铁路、

3、公路四通八达,除鹰夏铁路外,还有永安至福加、永安至福建水泥厂铁路、以及永安至泉州、永安至清流永安至闽西诸县的公路、其它次一级公路贯穿全区,故交通十分方便。永安地区是我国华南区典型的低谷丘陵区,全市山脉连绵起伏,一般在800米至1100米以上。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该区河谷水系十分发育,主干河流为沙溪,上游称九龙溪,支流称文川溪,其它大小河流沟谷遍布全市,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永安地区属华南地区比较典型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以上,最高气温达41℃,最低气温为—7.6℃.全年以7月份气温最高。全市

4、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1700毫米。一般三月至六月为全年的雨季。永安地区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除了有十分丰富的水力资源外,尚有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以煤、重晶石和石灰石为主,主要分布于加福、丰海、李坊和坑边一带,其中李坊重晶石矿为我国华南地区罕见的特大型矿床;坑边石灰石矿是上市公司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水泥)的主要矿产地,该地区是福建省主要的矿产地之一。此外,由于全市90%以上的地表均被植被所覆盖,因此,森林资源也十分丰富,是上市公司永安林业股份有限公司(永林股份)的主要原料产地。永安也是福建省的

5、一个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主要工业有福建水泥厂、福建维尼纶长和永安火电厂、永安机电厂、永安造纸厂以及加幅煤矿、丰海煤矿等。此外,近年来大小乡镇企业,如竹木器加工、小五金等蓬勃兴起。农业生产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小麦、甘蔗、烟叶、竹笋等。此外,永安地区的交通旅游业也占有相当的地位,闻名省内外的主要旅游景点秀丽的桃源洞很石林风景区,尚有众多的地下喀斯特地貌,如十八洞、石洞寒泉、黑风洞、小淘的甘露洞等。此次实习区位于永安西北13公里的大湖镇,附近有新石林、翠云洞、寿春洞、十八洞、石洞寒泉六个景片

6、。其中我们将对石林和十八洞进行野外实习。这里耸立着奇形怪状的石柱196座,最高的36米。怪石拟人状物,千姿百态,有巡山怪面人、5霸王别姬、麒麟童子;有灵猴捧桃、双龙出洞、五鱼戏水、古钟悬挂,以及惊人石、朝天笏、望天星等,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石林中有一巨大峭壁,长约200米,高50米,壁面经千万年风雕雨蚀,宛若敦煌壁画,耐人寻味。经有关专家考察认定,鳞隐石林规模仅次于著名的云南石林,堪称全国第二,有“福建小桂林”称誉。鳞隐石林地下有溶洞,称“冰室”,方圆数丈,可容百人,盛夏入内,暑气全消。室内钟乳千姿百态,饶有

7、情趣。.⒉实习区地貌特征⒉⒈地表喀斯特地貌⒉⒈⒈溶沟和石芽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发的表面裂隙进行溶蚀和冲蚀作用,是可溶性岩石表面形成一些石制沟槽,称为溶沟,相邻溶沟之间的凸起的石瘠,称为石芽。溶沟和石芽的高差从几米到几十米或更大。当石芽和溶沟连成一片,构成广阔的性面时,就称为石芽地。裸露在地面的石芽因形态不同分成山脊式、石林式及车轨式。山脊式式芽高度不大,一般高1-2m,但分布普遍,形态非常尖锐,呈尖刀状或小山峰状;式芽式比较高大,高度可达10m以上,形态呈笋状、柱状、剑状、菌状等等;车轨式和棋盘式式芽成平行或方

8、格状排列。⒉⒈⒉溶斗与落水洞地表水沿着稠密而垂直的裂隙向下渗透,在渗透过程中对周围岩石进行溶蚀,有时伴随有冲刷、塌陷,使地面形成漏斗状洼地,称为溶斗,其深度由几米到几十米,直径由几十米到几百米,漏斗成群分布的地方,地面呈蜂窝状,贵州的梅花山即以地面不满漏斗状如梅花而得名,漏斗大多分布在高原,斜坡或分水高地下。溶斗是现代喀斯特作用的产物,起着汇集地表水的作用。落水洞是喀斯特地貌地区从地表通到地下溶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