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欣赏论文民族声乐论文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论文民族声乐论文

ID:16514549

大小:5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13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论文民族声乐论文_第1页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论文民族声乐论文_第2页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论文民族声乐论文_第3页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论文民族声乐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论文民族声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民族音乐欣赏论文民族声乐论文由《思乡曲》到中国民族音乐欣赏关于中国音乐的发展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注重在本民族优秀的文化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探索。中国近代著名的小提琴家、作曲家马思聪在1937年创作的《绥远组曲》中的第二乐章《思乡曲》,以其深沉优美和富于歌唱的旋律曾令无数人为之倾倒。《思乡曲》的创作究其根源就是借鉴和发扬了中国内蒙民歌《墙头上跑马》而创作成的。  一  《思乡曲》全曲以“思乡”的音韵主线,牵动着每一个富有音乐情怀的欣赏者。就其思想主题来说,《思乡曲》是对身在异乡而心寄家乡亲人的那种千思万缕之愁思的一种深刻的表达

2、,全曲中每一个小节都贯穿着愁思的音符。将一个欣赏者能从千里万里之外带回所思所感的物境、情境之中,让人体味到一种欲罢而不能止的思绪。这种历史性的跨越和历史真实再现的反复手法,让人感到那种“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耳”的优美旋律,令听者为之感叹,为之潸然泪下。这也会使游子联想到《瑟琶行》里所表现的哀愁之感,“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而暂明。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缓缓转急,缕缕不似向前声,满座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①  《思乡曲》采用了《墙头上跑马》的乐曲调式。作曲家在基于哀愁的感情上施以微小的变化,即将第一小节

3、两拍的节奏调换,并把第三小节的“6”音变为“T”音,使其成为思乡的音乐主题。②在曲终末尾上,采用商调式主音“2”上,让人们的思绪绵延下去,使人们想得很远,从而又将人们拉入到无限的思念之中去了。③  《思乡曲》以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简洁朴素的音调,给听者带来了内心的激动的真挚实感,这首优美的民族乐曲极富有中华民族的东方神韵,不愧为一首精品之作。  二  由《思乡曲》鉴赏角度审视中国其他乐曲。中国五千年来悠久的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特有的含蓄婉约,凝练出富有特殊意韵的中国民族音乐;它作为华夏文化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又具有特殊的含义,为

4、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增添了重要的一笔。  1.中国民族文化决定了这个民族的特有的审美趣味。它注重创造一种“意境”,讲究“雅”的优美,这与中华民族的“虚静”及天人合一,即人要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理念很相近。在此基础上,讲究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因此出现了一大批与之相适应的乐曲作品,如《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梅花三弄》《雨打芭蕉》等。这些音乐艺术作品都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含蓄优雅的意境。  2.音乐作为劳动人民歌唱的心声,以倾听内心世界的方式发展,它的发展总是没有脱离现实生活。它以反映社会现实为基础,又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音乐所特有

5、的节奏性、诗歌的流动感和其他多种表现手法,最终创作出了高于现实生活的境界,从而达到理想的意境。纵观古今莫不如此,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的诗大多数是有音韵的,可歌可吟唱,现今尚存《伐檀》就是其中之一。又如,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不仅倾诉了自己的心酸之事,同时又控诉了那个时代的黑暗社会的现实生活。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我们听到的则是对青年男女忠贞爱情的歌颂。  3.音乐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富有极强的地域性和风俗性。古人说:“诗以言志,歌其咏之,乐其舞之。”音乐以这些优越的形象性特点展示了自己的理想空间。在音乐乐曲中

6、很容易感到,随着地域风俗人情的不同,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风格。比如,江南的音乐温婉含蓄,极富有人情味。如广东音乐《雨打芭蕉》、潮州音乐《寒雅戏水》、江南丝竹《中花六板》、以云南山斗歌曲创作的《小河淌水》、湖北的《洪湖水浪打浪》等。而北方音乐则粗放奔腾豪迈,富有气势雄浑之感。如冀中管乐《小放驴》、西北高原的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晋西北的河曲和陕北的府谷一带的《提起哥哥走西口》等,这些音乐都富有极强的地域性和民俗性,在风格上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性。以同一首曲子《茉莉花》来说,在吴越的“江南水乡”和冀中平原地区就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7、。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它表达了一个民族的精神,然而它的产生又受到了不同地域文化和风俗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风格。鲁迅曾说过:“越是民族的东西,越能成为世界的。”④因此,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与繁荣应更多地注重民族性。这种本民族的音乐艺术正适应了拥有民族文化心理者的音乐心理和审美趣味。  注释:  ①白居易.琵琶行.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09页.  ②中国名曲欣赏.北京出版社,第123页.  ③音乐欣赏.上海音乐出版社.  ④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第489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