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乡土文化研究

淄川乡土文化研究

ID:16521616

大小:109.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8-14

淄川乡土文化研究_第1页
淄川乡土文化研究_第2页
淄川乡土文化研究_第3页
淄川乡土文化研究_第4页
淄川乡土文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淄川乡土文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贝丘山散记 高素继韩其芳 古代般阳地区处今淄博向斜地形中部,地层属华北型,地势由南而北逐降,自东南——西北,出露地层由老到新。其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分为褶皱、压性结构、扭性结构、张性结构等构造形式。贝丘山之构造属张性结构断层。石性为疏石。贝丘山(今王母山),“一名邱山。县东北十五里,或云高齐以贝丘名县,盖取诸此”。(清本《淄川县志》)。此山主峰处今赵瓦、杨寨村东的孝妇河东岸,山体南北长有十公里,东西偏狭,南高北缓,为一冈岭,主峰高约150米。清末邑人高徽庆先生有诗《王母山》曰:“四面青山接碧天,杂花野树结良缘。仁人偏爱包藏大,莫将精光冲斗寒。”此尚“青山”、“碧天”、“杂花野树”,三国之

2、时的高齐朝时代,当更青苍浑朴、天然毓秀,故在南北朝南北混战不断、更朝换代频繁之时,于公元420年,刘裕灭晋称帝,遂重命天下郡县,元嘉五年(公元428年),便改原属齐郡之般阳县为贝丘县。自此,贝丘县名始且一直沿用了170年,至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才再改贝丘为淄川,衍今而未变,但却令小小的贝丘传之千载,与高山大川齐名称胜,也算吾邑一脉父亲山。 贝丘山上的“石鼓”在贝丘山的北段一高岗上,早年有一用本山石支起的“石鼓”,其形状如是:三块不规则的巨石,成三角形立于地面,其上放有一更大近于椭园形的石头,其顶部稍凸近平。据1938年一加拿大人、称明义士者(原名是孟席斯·詹姆斯·梅隆)考证记载

3、:“石棚是由三个石柱,上盖顶石筑成,顶石又叫天井石,长1.8公尺,宽1.16公尺,厚88公分,柱高70公分,自地面至顶石上面1.80公尺。石棚在当地又名石鼓。”又据本文作者之一的高素继先生,于1957年来山上开石头时,看到的石鼓模样并无改变——石鼓肇造于何年何月?何人何工?作何而造?都无人知晓了。据《山海经》载:“鼓”为一神名,为钟山山神之子:人面,兽身,后曾谋杀天神,被洗戳,它又变作一神鸟,鸣叫像鸿鸽,只要它一出现,便会发生大灾荒。再后,天帝知其能造灾,也就能祛灾,故罚它祛邪除灾之责,时时鸣叫,令人间视听,永远消灾平安。1957年春,杨寨村有17名解放军战士从部队复员回乡。此时,刚农

4、业合作化不久,杨寨的合作社叫“红旗高级社”,合作社积极发展生产,组织社员大搞工副业,五月,有十名复员军人在高素继的带领下,参加副业队,负责从王母山上采石,供给五O一厂作建筑用石。社里按石方数给社员记工分,每立方石头记工10分。当时,采石条件差,人工打炮眼,土制炸药炸山取石,为便捷省劲,大家就决定把“石鼓”炸碎作石料。当时,无人知悉“石鼓”的历史价值,只要省力挣工分就行。1957年初夏,他们在石鼓的上顶一平整处,打上炮眼,装上炸药,“咕咚”一声巨响,石鼓便随巨响崩裂、倒坍,成了一大堆乱石。据亲历者讲,整个石鼓约计有六七方料石,都拉给五O一厂垒了石墙——这就是“石鼓”的去向。历史文物被“历

5、史”结果了,幸亏那个加拿大人有心,才留下那帧纸上石鼓,让我们永远的惋惜着,遐想着。 王母山上的“王母娘娘庙”在贝丘山的南段最高处,不知何年建了一座王母娘娘庙,应该也是在建了此庙后,贝丘山才改叫了王母山。王母娘娘庙不大,只有座北朝南的正殿三间,正殿东侧有两小间东屋,正南方较平坦,便建筑着一个戏台,供庙会时唱戏、祀神。紧靠东屋的北山墙下,山石缝中有一股清泉涌出,汩汩不歇,清清可人,山顶流碧,成庙中一景。庙院中松柏数株,石碑几通,述说着庙的历史。正殿虽不大,但其建筑特殊,拱顶有梁无杈手,起拱式屋面,券拱结合,片石、青瓦复盖,木制门窗,倒也结结实实。殿中墙上有画,是王母娘娘的神灵故事,虽花花绿

6、绿,有神像端坐,却很庄严肃穆。庙中的神像,正中是仪态慈善的王母娘娘,站立两侧的是十二尊天仙神女,个个光丽天姿,蓬发华胜,楚楚打动善男信女们的隐恻之心。因了王母娘娘庙,便有了庙会。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九月九是王母山庙会。届时,十里八乡的善男信女、老老少少,便来看戏、买卖、趁热闹。山会上有卖吃卖玩的,有请来戏班唱戏的,有自来赶会说书的,玩杂耍的,还有遥远的塞北拉骆驼来凑热闹的,真是应有尽有,热闹非凡。王母娘娘亦古人传说的神仙中之西王母。西王母是“天上天下,五界十万女子之登仙者,得道者,咸所隶也”,与一男神东王公共管“养育天地,陶钧万物”,特别其住处种有使人长生不老的蟠桃,掌管着长生不死之药,

7、这就特令人至尊至敬了——山上修寺庙,庙里供神像,像在神灵在,祐护一方生灵平安。王母山上的王母娘娘庙早已庙去神逝,但这方山川仍蓬蓬勃勃,更生辉煌。近年,王母山四周的乡民,在原王母殿上又盖屋三间,供起了新王母,呵护此山此民福寿平安。 王母山下“千松岭”王母山是“青山接碧天”,古庙伴石鼓,山上流清泉,山下淌孝水,名山沃土,稼穯无际,确是风水宝地。明朝万历间,一代名臣王象乾,文武兼备,极精堪舆学问。早年,他因有女嫁于山下的月庄高家,便官暇探亲,常来王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