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论文网络舆情引导策略论文: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特点及引导策略分析

网络舆情论文网络舆情引导策略论文: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特点及引导策略分析

ID:16536161

大小:4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22

网络舆情论文网络舆情引导策略论文: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特点及引导策略分析_第1页
网络舆情论文网络舆情引导策略论文: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特点及引导策略分析_第2页
网络舆情论文网络舆情引导策略论文: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特点及引导策略分析_第3页
网络舆情论文网络舆情引导策略论文: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特点及引导策略分析_第4页
网络舆情论文网络舆情引导策略论文: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特点及引导策略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舆情论文网络舆情引导策略论文: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特点及引导策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网络舆情论文网络舆情引导策略论文: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特点及引导策略分析摘要: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关乎高校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从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入手,总结了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内容,剖析了其特点,进而通过创新教育手段、加强网络政工队伍建设、加强网监制度建设、提高媒介素养、培养“论坛领袖”、提高网监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监控和引导网络舆情,进一步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  高校;网络舆情;特点;引导  1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  1.1大学生的群体性特征极易诱发网络舆情  从心理学而言,相对于一般的社会群体,大学生

2、群体具有相互交往频率高、相互影响和人际吸引大、相互关系持续时间长、群体认知和群体目标共性强等群体心理特征。无论是正式群体或非正式群体中每个人的言行,因群体内直接联系,相互接触交往影响产生的行为刺激,其行为心理相对于群体其他个体成员,都构成特定的群体心理情景。在同一群体情景和同一需要作用下,群体内某个个体产生激情时,会引发邻近的人产生同样的激情。  1.2高校网络道德规范还不成熟  网络创造了一个不同于现实社会的虚拟实在。大学生在网络中,被消解为“数字人”、“信息人”,而“道德人”的主体性因为脱离了现实原点,虚拟实在与人思想道德之间常常陷入对立,对数

3、字的崇拜依附和对信息的沉溺,使人被异化成为了物,人不再是有血有肉的,而是虚拟的人。在缺乏“他律”约束,而慎独意识差、自我控制能力弱的情形下,道德的主体性会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责任意识严重淡化,造成网络行为对社会所能承受的道德底线的偏离。  1.3高校网络言论方面的管理存在缺陷  在现实生活中,某些言论或行为受到宪法、刑法、集会游行示威法及其实施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章制度进行规范限制,人们一般不会也不敢为所欲为。但对网络言论,则缺少法律法规的直接限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能按照社会规范所要求的那样做。但由于网络具有特殊的“匿名性”,人们不需要为自己

4、在网络上的非理性行为承担任何责任,风险趋近于零,故而就唤醒了人们心灵深处的一些并不那么美好的本能的冲动,这些冲动一旦付诸实施,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高校而言,由于国家网络立法滞后和技术方面的原因,对大学生一些消极的、错误的、甚至是妖言惑众的言论缺乏有效的监控,使得不少人缺少这方面的顾忌,潜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原始冲动,一旦挣脱理性的缰绳,很容易导致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发生。  2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内容  2.1社会稳定类  今天的高校已不再是昨日的象牙塔。在开放办学的环境下,高校一直是各种社会思潮的风向标,社会的风吹草动也会无时不在地影响校园。校园

5、事件也会波及到社会,影响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2.2学校声誉类  学校形象和声誉是大学的文化品牌和精神体现,任何一所大学都十分珍惜和爱护自己在长期的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中所形成的办学声誉和社会形象。在当前,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一些严重有损学校声誉与形象的贪污腐败、学术不端、污损师德的重大事件,给高校的日常管理、教学秩序和持续发展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3校园安全类  伴随近年来的高校大规模扩招,学校基础建设与规范管理滞后发展步伐,由此而带来的是校园管理的局部缺位,有时会酿成影响到校园整体安全和稳定的重大事件,包括学生中毒、火灾

6、、师生的非正常死亡、校园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等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其他突发事件。校园内外涉及师生利益的各种集体罢餐、罢课等群体性事件;失踪等可能会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的事件。  2.4管理决策类  从校园网BBS或贴吧收集的信息显示,师生较多关注学校关于教学、科研、课改、招生、住宿、收费、职称评定等工作,舆论的焦点始终贯穿了普通民众对高校管理层不断上升的较高期望与价值诉求,也体现出对高等教育的深层思考与关注责任。这些舆情信息一般是网民经过一定思考形成的个人意见,往往比较客观和理性,有比较高的参考价值,值得高校关注和重视。  2.5师生权益类  任何一个人

7、都无权公开侮辱一个人,即使是一个罪犯,他的基本权益也应受到法律保护。近年来,网络流行的“人肉搜索”,在网上未经同意公布当事人的姓名、电话、地址、照片等个人信息,严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严重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甚至构成犯罪。  3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3.1形成过程的迅捷性和交互性  网络的迅捷性和交互性为大学生率真的思考、自由的表达、便捷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空间。如今,依靠网络交流思想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论坛空间,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更容易被同龄人理解和接受,更能找到适宜的谈论话题,同龄人之间更能够相互包容,因此网络舆论行为越来越

8、受到大学生群体的青睐。一些涉及到大学生普遍性特点的议题在网络论坛上一旦发表,很快就能吸引广大学生的关注,速度之快、范围之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