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老调演示文稿

保定老调演示文稿

ID:16538101

大小:730.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8-22

保定老调演示文稿_第1页
保定老调演示文稿_第2页
保定老调演示文稿_第3页
保定老调演示文稿_第4页
保定老调演示文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保定老调演示文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保定老调保定文化瑰宝一、概况1、简介: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俗称老调,是保定特有的地方剧种,迄今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它是在保定白洋淀周边和猪龙河以西广大农村中流行的一种民间小曲“河西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板腔体地方戏的。2、代表剧目:《调寇》、《劝军》、《潘杨讼》、《忠烈千秋》、《三凤求凰》、《王佐断臂》《红衣仙子》、《杨文广招亲》、《金沙滩》、《杀宫战街》、《花娘改嫁》等3、代表人物:第一代:周福才(1876-1961)周福才被誉为老调宗师,他在广学博采的基础上对老调在唱词、唱腔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革新,形成了自己声情并茂、质朴健朗的艺术风格,而且使老调剧种的面貌为

2、之一新,艺术品质有了质的提高。他一生为老调艺术的发展殚精竭虑,还竭尽全力培养了一批老调艺术的新人。王贯英就是他培养出的第一代老调女老生。第二代:崔澄田(1915~1993)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代表。1960年随团进京演出《潘杨讼》,他所饰演的潘洪在首都文艺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被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誉为“能得一百分的潘洪”。崔澄田的演唱艺术以做工见长。他的表演,质朴无华,动作细而不乱,表情富而不浮,眼神、身段为求准确的表达人物的内在情绪。尤其是他饰演的潘洪,在冀中一带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活潘洪”。王贯英,女,1938年12月生于河北省安新县,1954年以极具天

3、赋的艺术素质和自幼形成的对老调事业的热情,成了老调艺术自诞生以来首批女学员。1960年保定老调剧团进京为中央领导和首都观众演出《潘杨讼》获得成功,同年底,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王贯英在老调《潘杨讼》中的成功,虽然是初露锋芒,却为她日后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代:王贯英1980年《忠烈千秋》在保定首演成功,并赴石家庄、北京等地演出,前后三个多月演出一百余场。年底,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电影艺术片。《忠烈千秋》的成功,是老调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潘杨讼》之后的又一次辉煌,同时,也是王贯英开始作为老调剧中领军人物浓墨重彩的一笔。二、艺术特色1、唱腔唱腔整体上质朴激越﹑雄浑宽厚、粗犷高

4、亢,给人一种深沉凝重、威严雄壮、气势恢宏的感觉,具有中国北方典型的忠肠烈骨、慷慨悲歌的民族特质。女腔上还有委婉绮丽﹑清新健康的特色。与同属梆子系的河北梆子比更显含蓄深沉,与清苑哈哈腔比又略显张扬外露。戏曲艺人口中的“梆子的劲,老调的味”说的就是这个。2、剧目题材:保定老调的剧目多群戏、袍带戏,且文戏、武戏在整个舞台表演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内容多是描写帝王将相、草莽英雄的传奇故事。剧目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改编流行在当地的木板大鼓的曲目,如《杨家将》等;二是移植高腔的一些剧目,如《大战棋盘街》、《山海关》等。保定老调又移植了不少丝弦、河北梆子等兄弟剧种的剧目。3、行当划分:早期由于条件有限

5、,行当不齐,划分也不明显,生净两行不仅都有生行兼演,而且不分腔都唱老声调。随着专业化社班组织的产生和演出题材的不断扩大,分工日趋完善,行当也逐渐齐全。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生行:老生、老外、小生、武生旦行:青衣、花旦、老旦、彩旦净行:老腔、花腔、白脸丑行:文丑、武丑4、保定方言:老调唱腔主要有地方方言的特殊性而来,并与音乐结合,使语言特色和剧种特色共生相连。这些方言韵运用到唱词中使老调闪现出独特的味道。5、唱腔板式:老调属于板腔变化体,板式变化空间大,板式丰富。板式分为慢速、中速、快速、自由式四类。三、发展历程1、奠基与发展老调发展初期,艺人都是半农半艺,农闲唱戏,农忙下地,直至清光绪年间

6、,才有了职业班社。从清末民初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是老调兴旺发达时期。在此期间,职业班社曾先后到过北京﹑天津﹑以及沈阳、哈尔滨等地演出。同时,涌现出一批优秀演员,如周福才、张贵良(艺名小莲花)、张连明、刘殿甲、张文海等。其中,尤以周福才影响较大,他对老调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老调艺术发展史上,周福才被视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是老调艺术的奠基人。2、 兴盛与辉煌建国后,老调取得长足发展,不仅产生《潘杨讼》、《忠烈千秋》等优秀剧目,而且造就一批优秀演员,诸如被首都戏剧界誉为“活潘洪”的崔澄田,以唱著称的刘守谦,善于做工的马建章以及王贯英、周叔琴、辛秋花、于小宗、吴新爱、贾淑凤等。1

7、953年,高阳县老调剧团成立。1958年,中央领导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同志在保定河北礼堂(后为河北影剧院)观看了剧团演出的《盘夫》等老调剧目,邓小平同志称赞“保定有宝,老调不老。”1959年,以高阳县老调剧团为基础,成立保定专区老调剧团。1960年2月,剧团进京在人民大会堂为中央领导汇报演出,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毅等同志观看了演出。在京的艺术大师梅兰芳、马连良等高度肯定了老调艺术成果,对崔澄田在《潘杨讼》中饰演的潘洪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