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云南澜沧江_元江_南盘江流域瘴气分布区初探

清代云南澜沧江_元江_南盘江流域瘴气分布区初探

ID:16857472

大小:6.64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25

清代云南澜沧江_元江_南盘江流域瘴气分布区初探_第1页
清代云南澜沧江_元江_南盘江流域瘴气分布区初探_第2页
清代云南澜沧江_元江_南盘江流域瘴气分布区初探_第3页
清代云南澜沧江_元江_南盘江流域瘴气分布区初探_第4页
清代云南澜沧江_元江_南盘江流域瘴气分布区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云南澜沧江_元江_南盘江流域瘴气分布区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08年6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Jun2008第18卷第2期ChinasBorderlandHistoryandGeographyStudiesVol18No2清代云南澜沧江、元江、南盘江流域瘴气分布区初探周琼清代,随中央王朝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统治和开发的深入,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及方志纂修的兴盛、亲履瘴区人士的增多,使瘴气得到了相对广泛和详细的记载。各地生态环境的变迁,使瘴气分布区逐渐被分割成一些相对独立的区域,这些区域交错集中在深山河谷中。纵贯滇西南、滇南、滇东南的澜沧江、元江、南盘江流域是云南自古以来的重

2、瘴区,主有要顺缅、景东、普镇、镇南、元江、临安、开化、广西、广南等瘴区。关键词清代云南澜沧江元江南盘江瘴气分布区作者周琼,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后,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地址:昆明市翠湖北路,邮编650091。瘴气是历史时期边疆民族地区长期存在的生态现象。云南自古就是著名的瘴区,瘴气分布范围大,存在时间长。随社会历史发展及自然环境的变化,瘴气分布也经历了一个长期、渐变的过程,对瘴区各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清代,云南的地方文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瘴气得到了更详细的记载,其分布也随生态环境的变迁逐渐被分割

3、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区域,交错分布于深山河谷中。清代云南的瘴气分布区主要指滇西南的澜沧江流域、滇南的元江流域和滇东南的南盘江、盘龙江流域的深谷密林区。近年来,虽有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历史时期的瘴气及其分布区域、瘴气与各区域的文化和疾病发展变迁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尚未有学者对云南瘴气进行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首次对清代云南的瘴气分布情况进行探讨,疏漏处请方家指正。一、澜沧江流域瘴区澜沧江流域重瘴区主要是指位于滇西南澜沧江流域内的顺宁(今凤庆县)、缅宁(今临沧市临翔区)、景东、普洱、镇沅等瘴气较集中、浓烈的地区,也是云南传统的重瘴

4、区,与自然环境长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2003年资助项目(03CMZ004)研究成果之一。瘴气是一个区域性、历史性名词,是一种对南部、西南部、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生态现象,其以地理环境原始封闭、气候炎热潮湿、生物物种丰富、繁殖迅速的自然环境为存在基础,以对人畜的生理健康机能构成极大危害乃至散失生命为认识特征,以疟疾为主包括多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群为病理表现。!113!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第2期!114!清代云南澜沧江、元江、南盘江流域瘴气分布区初探!115!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

5、年第2期!116!清代云南澜沧江、元江、南盘江流域瘴气分布区初探!117!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第2期!118!清代云南澜沧江、元江、南盘江流域瘴气分布区初探!119!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第2期!120!清代云南澜沧江、元江、南盘江流域瘴气分布区初探!1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第2期!122!清代云南澜沧江、元江、南盘江流域瘴气分布区初探!123!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第2期!124!清代云南澜沧江、元江、南盘江流域瘴气分布区初探等地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本文探讨的澜沧江、元江、南盘江流域瘴气区,是云

6、南历史上开发较少、生态环境破坏较少的边疆民族聚居区,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微生物生存繁殖其间,释放或复合反应后生成种类复杂的、对人体生理机能构成极大危害的瘴气。元明以降,大量进入的汉族移民逐渐占据了耕地丰富、生存条件较好的平坝地区,各土著民族被迫迁移到汉族及其他移入民族不愿也不可能生存的、僻远的瘴气浓重区。从这一角度说,瘴气区可以说是少数民族聚居的、生态环境原始且交通不便的,更是经济及文化相对滞后的地区。正是如此,瘴气与瘴区民族形成了密切的因果关系。瘴气在一定程度上对云南民族的早期分布格局发挥了巨大影响,也对这些民族的社会生活、历史

7、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其社会历史长期保持在封闭滞后的状态中,并对各民族的人口繁殖及增长造成了巨大阻碍,人口长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波动。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风俗习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作用,使生物多样性的原始生态环境较少受到破坏,得以长期保持生物物种的代序传承和递进发展状态,致瘴生物也长期存在。这在客观上保护了云南的生物物种并使其长期享有∀生物王国#的美誉,成为现当代生物学的考察和实验基地。但值得强调的是,瘴气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也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的。不是越原始的生态环境就越好,从瘴气的产生及存在可知,在气

8、候及地貌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原始的生态环境是滋生瘴气的场所,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只有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保持在和谐状态时,这种生态环境才具有了存在的价值及生命的意义。否则,如果无原则地一味简单地强调生态环境的原始性,只是站在了部分生物生存的角度来看问题,而未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