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的教师观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

ID:16925487

大小:34.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26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_第1页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_第2页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_第3页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_第4页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本教育的教师观:从“纤夫”到“牧者”发表日期:2009年01月06日来源:《课程教材教法》06年12期作者:郭思乐查看次数:8124    摘要:因为有了主动追求的特质,儿童可以自己完成其提升的核心部分。儿童需要教师的帮助,但是这种帮助不是核心部分的,而是非核心的,辅助性的。整体而言,教师的帮助,其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堵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之牧者”。由此,确定了教师的职能和教师核心能力,以及教师成长路径的新观念。   关键词:生本教育 学生服务者 启蒙 精神启蒙 教师职能,教师的核心能力

2、   与儿童格格不入的旧教育模式把教师的自身价值和学生发展的价值游离开来,而严格来说,在教师的职业范围内,一切价值都归结到学生的成长,此外没有孤立的价值。比如说,传统的评课着眼于教师如何展现才能,而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却只以学生是否得到充分有效的发展为归依:即使某一课堂中教师风采粲然,但学生的思维却受到束缚,也不能视为好课。当然,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有除学生发展之外的自身价值,但这不是职业领域的价值,应当别论。我们需要以上述价值判断为前提来探讨教师的真正地位和作用。   是拉动学生的“纤夫”还是生命的“牧者”   像牧者那样地率领生命的管理思想,古已有之。在实际生活中

3、,牧者不去代替或包办羊群的吃食,而是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它们自主地快活地吃草,这意味着既管理着羊群(当然也负着安全和保护之责),又尊重着羊群的独立的生命活动。古代州官称为maintenancemeasures,thereisabigsecurityrisk,managementhashadagreatimpacttothecity.3.1-8busterminalstationstatusinYibincitylayouts(4)hoursofoperationmostofYibincitybuslinesin5:30-6:20,andbasicallymee

4、ttheYibintravelneeds.Bus“州牧”,原意就是进行牧人式的管理,让老百姓过自己的生活;古代官箴还把佛家“不见(读xiàn)自我”视作管理的最高境界,意谓管理者尽可能不要在服务对象的正常活动之中呈现自己的形象或加进自己的意志,这多少表现了一种无为而为的人本思想。这种意识及方法,对今天我们认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仍有启发作用。   类似地,相对于儿童生命体,教师同样应是一个“牧者”。教者对儿童学习的管理,应是为了学生的自主的有效的活动。即使最不动脑筋的父母也会知道,虽则他们有条件给婴儿提供锦衣玉食,但却无法哪怕是一分一毫地代替婴儿吃食和成长。然而长期以

5、来,教师的职能却缺失这种宗旨。我们忽视学生在学习和成长领域的生命活动,把自己的臆断和模拟加于他们,教不厌细,日清月结,一点一点地教,要他们亦步亦趋。许多时候所谓研究学生,并不是为了发挥学生整体的、生命的作用,而是相反:对生命知道得越细致越深刻,就越细致越深刻地模拟它和取代它,这不仅导致学生自己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少,更重要的是发生了这样的过程:   用分析方法考察儿童生命对事物的反应方式——对考察所得进行抽象使之超越本体——把抽象物(这时它已经是可叙述可传讯了)变为教育程序和材料——利用这一程序及材料对儿童进行教学。   上述过程司空见惯,它的问题不在于研究过程,而在于

6、是把学生的自己获得变为外界模拟式的说教。执行者没有想到,在强大生命自然的支持下,所有我们想要借助精心设计步骤带来的基础性的结果,都可直接依靠儿童在获得启蒙后的自主学习来覆盖并超越。学生在精神领域的成长的核心部分,是感悟、悟感和情感、感情的领域。比如,从个别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从有限到无限,对新鲜事物的解释等感知和认识的推进maintenancemeasures,thereisabigsecurityrisk,managementhashadagreatimpacttothecity.3.1-8busterminalstationstatusinYibincityl

7、ayouts(4)hoursofoperationmostofYibincitybuslinesin5:30-6:20,andbasicallymeettheYibintravelneeds.Bus之时。例如,从整数乘法的意义,到分数乘法的规定的推进,并非以既有的概念可以明确阐述,而只能借助于悟,即只有生命自己经历才能获得,然而我们总是把学生可以体悟的、以本能自动获得的、具有无形和潜在形态的学习—教学活动,变为有形和可显示、可说教、可视察之程序和材料的传递;原应是整体活动的课堂,却转变为教学工作和目的项目的简单对应,把教学内容变为缺少整体灵魂的离散的“知识点”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