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控制灌溉技术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

ID:17025642

大小:17.9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6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_第1页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_第2页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_第3页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_第4页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摘要】水稻传统的灌溉方法是全生育期都有水层,灌水量多,耗水量大。不仅影响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产量水平的提高,而且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极不协调。作者根据多年经验与实践,论述了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要点,并提出了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内容,供技术人员和农民朋友借鉴和参考。【关键词】水稻;控制灌溉  水稻控制灌溉又称水稻调亏灌溉,是指在秧苗本田移栽后的各个生育期,田间基本不再长时间建立灌溉水层,不以水层深度为灌溉指标,而是以根层土壤含水量及土壤表相,确立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的一种灌溉新技术。  1.控制灌溉的优势  水

2、稻高产基础上再增产  适时、适量灌水,确保了功能叶片与水稻后期的根系活力,控制了无效分蘖,提高了成穗率、实粒多并提高千粒重。有效的控制了水稻后期早衰现象,实收产量增产5-10%以上。  浅灌基础上再节水  控灌与浅湿灌溉相比,亩节水141立方米,节水率30-40%。  稻米品质再改善  控制灌溉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率、脂肪含量与常灌相比分别提高%、%、%、%、22%。  抗倒伏能力再提高  控灌根深、壁厚、节间充实,抗倒伏率提高95%以上。  抗病能力再增强  由于群体结构和光合作用好,控灌与常灌比病株率下降40%以上。  节能节本效益再增高  控灌

3、减少了灌水量、灌水次数,肥力提高20%,亩节电15元左右,亩节油25元左右。  2.控制灌溉操作方法  控制灌溉是根据水稻生育期优质高产的需水规律来控制田面的水层和土壤水分,水层深浅可以直观判断,土壤水分多少就要通过田面裂缝大小、多少的变化来判断。  泡田期和移植返青期  泡田期控制灌溉的水分管理与常规灌溉一样,用水约每亩地80-120方,泡田3-5天。当田面水层回落到花打水时插秧,泡田插秧一茬水;插秧后秧苗开始进入返青期,此时不要急着灌水,等水层自然落干,当田面出现0-4毫米裂缝时再灌水,每次灌水深度约20-30毫米。  分蘖期  返青期后,水稻进入分蘖期,

4、分蘖前期和分蘖中期,每次灌水后,等水层自然落干,当田面出现0-3毫米裂缝时再灌下一次水,每次灌水水层深度约30毫米,如遇降雨,可蓄雨水,蓄雨深度不超过50毫米,多余雨水排除,蓄雨时间不可超过7天;分蘖末期,也就是生育转换期,都是及时排水晒田重控,此时土壤裂缝可控制在4-8毫米,当裂缝超过8毫米时需灌水,只要灌到田面完全湿润即可。  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  在分蘖末期晒田重控后,水稻进入拔节孕穗期,从分蘖末期过渡到拔节孕穗期是水稻生育期的转换阶段,也是控制灌溉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在水稻进入拔节孕穗期时及时灌上一荐水。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是水稻需水敏感期

5、,水分管理采用“灌一茬水,露几天田”的办法,每次灌水后,等水层自然落干,当田面出现0-3毫米裂缝时再灌下一次水,灌水水层深度约20-30毫米,遇到降雨则蓄雨水,蓄雨深度不超过50毫米,多余雨水排除,蓄雨时间不可超过7天,但是,11叶品种大约在7月10日后下雨可蓄雨水10-15cm,12叶品种大约在7月15日后下雨可蓄雨水10-15cm左右,其作用是在水稻减数分裂期以水护胎。  乳熟期和黄熟期  乳熟期和黄熟期要求田面干、土壤湿,当土壤出现4-10毫米裂缝时再灌水,每次灌水使土壤完全湿润即可。如有降雨,蓄雨最大深度不超过20-30毫米。如果天气过于干旱,在水稻收

6、割干旱,在水稻收割前10-15天灌一次饱和水,使土壤完全湿润,防止水稻早衰。  3.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  掌握灌水时间  每个生育期什么时候灌水,需按照各生育阶段要求的田面裂缝宽度确定,一般田面裂缝达到要求的宽度就灌水,没有达到要求的宽度就不需灌水;另外,由于控制灌溉有蓄雨水的要求,所以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最发将灌水与降雨结合起来,利用雨水灌溉。  掌握灌水量  每个生育期需要灌水时应该灌多少,根据不同生育期要求的灌水范围确定,一般是建立田面水层达到30毫米左右;如果遇到降雨,按照不同生育期最大蓄雨深度控制田面水层深度,一般为30-50毫米,蓄雨时间一般不超过

7、7天,要及时排除多余的降水;盐碱地种稻有特殊的压碱、排碱要求时除外。  处理好生产性用水与控制灌溉的关系  生产性用水指打药、施肥用水,打药和施肥要求必须有水层,控制灌溉的水层管理要服从生产性用水要求,即什么时候需要打药、施肥,就什么时候灌水,但最好将生产性水与控制灌溉用水结合起来。尤其是分蘖前期封闭灭草时一般要保留水层10-12天。  掌握关键生育期的水分管理  返青期至分蘖末期是水稻需水非敏感期,也是控制灌溉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可以通过水分控制形成健壮的个体株型和优势群体株型,要严格保证按控制灌溉要求来管理;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是水稻敏感期,如果不及时灌水

8、会影响水稻产量,因此不能控的太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