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寿险公司的竞争策略

新兴寿险公司的竞争策略

ID:17080705

大小:16.3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7

新兴寿险公司的竞争策略_第1页
新兴寿险公司的竞争策略_第2页
新兴寿险公司的竞争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兴寿险公司的竞争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兴寿险公司的竞争策略  [摘要:新兴寿险公司应避开以上海、广州为代表的高成本、强竞争的沿海发达地区,搭上中西部或东北部发展的快速列车。  寿险行业作为新的朝阳行业,中资、外资和中外合资寿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谁能把握住这一难得的历史商机,成为新的宠儿?战略的正确与否成为成败的前提。新兴寿险公司能否在分析其自身竞争力基础上,“扬长避短、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梯次推进”,是他们能否抓住行业战略机遇期,壮大自己的关键。]  群雄角逐3447亿寿险市场  我国寿险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2001~2003年由于银行代理业务的强劲拉动,

2、增速陡然提高。2004年起由于各寿险公司主动调整业务结构,银代业务增速放缓;同时由于2003年的基数已经较大,使得2004年的增幅陡降。然而,作为新的朝阳行业—— 寿险业仍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高于国民经济增长水平的发展速度(见右页图表)。  相对于强大的市场三强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和太平洋寿险,新兴寿险公司总体上还比较弱小,力量对比悬殊。目前,此三家已经占据了81.4%的寿险市场,加上新华和泰康就达到了92.7% ;其余三十多家寿险公司只占7.3%。  同期成立的新华和泰康,目前大体上势均力敌。而作为营业区域受限的友邦,凭借

3、其母公司的雄厚实力和成熟的营销运作模式,在沿海发达地区市场成绩显著、硕果累累。与友邦在同一市场竞争的太保、新华和泰康处于劣势或正在失去优势。友邦仅凭8个城市就与全国布局基本完成的新华和泰康的个险规模不相上下,耐人寻味。寿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新公司真正需要的应该是一定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效益指标,是个险的核心竞争力,既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质量上,更体现在竞争能力、抗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即竞争优势上;而不是机构数量,更不是全面开花的表象。开机构可能带来保费收入,但机构并不等于保费收入,机构也可能带来财务负担。  个险续期业务是寿

4、险公司永续经营的根本、生命线,是长远稳定的利润来源。要形成较大的滚动续期业务就必须有较强的个险新单市场开拓能力。这是竞争的关键,也是竞争的难点。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ac

5、cordingtotheBank'scredit  目前,新公司还缺乏个险的竞争实力。虽然一些公司机构铺设迅速,面是有了;但总体上看,每个点都很嫩稚,力量很弱,依赖机构领导人的成分过大。虽然广泛铺设的机构使得队伍有一定规模,但由于队伍分散,不相对集中,因而也就没有形成区域优势和规模效益,不仅脆弱,而且相对成本高,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赶超。  如何快速有效地建立个险的竞争实力成为各新兴寿险公司的首要课题。跑马圈地的时代已过去,真正市场化的竞争悄然来临。  寿险新兵提高竞争力的五个关键  一是个险是提高市场占比的重要渠道。做大市场规模、

6、提高市场占比,并不一定非要依靠团体和银代业务,个险同样可做到,而且可以使市场占比提高到相当的程度和地位。友邦和平安已经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如友邦主要凭个险就在广东占到寿险市场的6.3%,位居第三,其效益和效能不言而喻。  二是目前应以对公司的贡献或能否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来划分重点和非重点区域。有限的资源和力量应投入到产出大的地区,扩大成果,而不是扶贫。这不一定是市场容量大、主体多、竞争激烈、 成本高的地方。如广东、上海的竞争成本就太大,相同资源就不如投到中、西部价值大,尤其是西部地区竞争主体少、市场保护好、人力成本低、 投入产出高

7、,尚存在着低成本快速扩张的历史机遇。  泰康在个险排名第21位的云南市场占比13.8%,比许多在更大市场的机构做的规模还大,其贡献是显而易见的。新华在内蒙2005年仅两地作业就做了个险期交4295万,比许多大省分公司做的还多,投入产出比还高。如果发展顺利的话,应该很快就可以成为过亿元的机构。  三是只有在市场上形成一定规模才能树立公司品牌。一般情况下,在某地市场份额至少应为10~20%,投入产出比较好,品牌才可建立。花3~5年时间,逐步扩大势力和影响,继而形成全国优势。泰康在云南(13.8%)、辽宁(12.2%)、湖北(11.4

8、%),新华在北京(14.8%)都超过了10%,也充分说明了可操作性。  四是机构效益的主要来源是三、四级机构。做大做强重点中支是核心,有效发展四级机构是关键。重点中支的选择应遵循相对集中、有利于区域优势形成的原则;四级机构的发展要有效而不是全面,在重点地区迅速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