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病害分析及整治设计

水库大坝病害分析及整治设计

ID:17168040

大小:15.7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8

水库大坝病害分析及整治设计_第1页
水库大坝病害分析及整治设计_第2页
水库大坝病害分析及整治设计_第3页
水库大坝病害分析及整治设计_第4页
水库大坝病害分析及整治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库大坝病害分析及整治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水库大坝病害分析及整治设计  摘要:本文依据中小型水库土石坝病害整治设计的经验,主要介绍了碾压式土石坝在除险加固设计时的坝坡抗滑稳定计算、坝坡加固设计、大坝渗漏整治设计的几点体会,并对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库大坝;病害分析;整治设计  1坝坡抗滑稳定计算  在进行病险水库整治设计时,必须进行坝坡抗滑稳定计算,作为设计依据。  原坝坡的稳定复核对大坝的稳定性,除根据安全鉴定报告结论和现场察勘以及运行资料来判断外,还应进行稳定计算。其目的是:①对安全鉴定结论进行复核;②检验试验数据的合理性。由于可能受时间、天气、

2、经费等条件的影响,使所取土样与实际运行条件有差异,或土样偏少,无法完全反映土体的运行状况,这就需要利用计算对试验数据进行检验。  整治后坝坡抗滑稳定计算计算工况按《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的要求选择可能出现的工况。在初步计算时,只需计算对坝坡稳定最不利的情况。对于上游坝坡,在稳定渗流期,上游水位越高对坝坡稳定越有利,所以一般只要库空或死水位时上游坝坡稳定,其它水位时上游坝坡就会稳定;在水位降落期,水位降幅越大,持续时间越短,坝坡越不稳定。计算中根据水库运行时可能出现的运行状况,先选择最危险的情况进行计算。对于下游坝坡,只计算稳定渗流期

3、的坝坡稳定情况,一般上游水位越高对下游坝坡稳定越不利,对开敞式溢洪道的大坝,由于在设计和校核洪水时,洪水历时很短,没有形成稳定渗流就降到正常水位,因此可以先计算上游正常水位时下游坝坡稳定性;对有闸溢洪道的大坝,可先计算最高洪水时的情况。  2病害原因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①坝基、坝肩的水文地质情况,基础的岩性、裂隙分布、吸水率,工程修建时的处理措施等;②大坝修建时的填筑情况,是否存在不利填筑面;③查清防渗体是否满足要求,有无排水棱体及排水棱体是否失效;④查清白蚁分布情况;⑤坝体断面尺寸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当原资料缺失或无资料时,

4、应补充土工实验和地质勘探,认真分析导致大坝出现病害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对大坝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3坝坡加固设计  上游削坡减载与抛石压脚相结合,下游培厚加固设计时,根据坝坡稳定计算结果,选择适当的抛石位置,增大阻滑力,并将上部坝坡削为稳定边坡。选择合理的抛石位置尤其重要,靠坝轴线不能超过原坝体最危险滑弧最底处所对应的位置,否则会增大滑动力,但也不能过于靠前,错过滑弧的出露点而起不到抗滑作用。  上游削坡后,坝轴线相应下移,根据规范确定坝顶宽度和高程是否满足要求,然后对坝顶、下游坝坡培厚加固,设计时根据料场情况,选择经济

5、合理的填筑料和坝坡。一般情况下,下游坝坡较上游坝坡陡一些,坡度选择与填筑料密切相关,对于风化石渣料,初拟可选1:2一l:,同时下游坝脚设排水棱体,其顶部设便于施工和检查观测的马道。初拟后对上下游坝坡的最不利运行工况进行稳定计算,判断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不满足的需适当调整再进行计算,直到满足规范要求为止,使设计坝体既安全又经济。  上下游坝坡的培厚加固设计对于有放空底洞的水库,在放干水后对灌溉等影响不大。这样可避免因上游削坡造成坝轴线下移而增加工程量;对于原大坝下游不存在稳定问题的坝体整治,这种方案也更经济合理,同时它可以和上游坝面的防

6、渗设计相结合。  4大坝渗漏整治设计  渗漏原因分析大坝渗漏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坝基、坝肩存在渗漏裂隙、软弱夹层、风化破碎带等渗漏通道;②坝体和坝基接触带之间渗漏;③坝体渗漏或防渗体破坏,但下游排水棱体有效。这三种渗漏情况,一般从大坝外观上看,坝脚有漏水存在,下游坝坡看不到明显的散浸点和水草特别茂盛的现象;④坝体渗漏或防渗体破坏,下游排水棱体失效。  防渗设计  坝基、坝肩及接触带渗漏处理对坝基、坝肩渗漏,一般采用沿坝轴线或防渗体底部位置及坝肩进行帷幕灌浆,其深度控制在相对不透水层以下3m一5m,灌入纯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帷幕

7、灌浆宜采用一排灌浆孔,孔距一,基岩破碎带采用两排或多排。基岩与坝体接触带渗漏处理,可以在帷幕灌浆结束时,在接触带灌入水泥粘土浆,浆液由稀到浓逐渐改变,粘土含量可适当加大,同时注意控制灌浆压力,在接触带形成水泥粘土塞,使帷幕与坝身形成统一封闭的整体。坝肩帷幕顶部灌至水库正常蓄水位,两边延伸至水库正常蓄水位与相对不透水层在两岸的相交处,使坝基、坝体和坝肩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防渗体系。  坝体防渗设计防渗墙。当坝体孔隙率较大,其它防渗方式不易满足防渗要求时,可沿坝轴线设一道混凝土防渗墙,底部深入基岩lm~2m,并与基础帷幕灌浆连接,墙厚一般

8、取60cm~80cm。充填灌浆。上游坝面铺设复合土工膜防渗。它适合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坝体渗漏,设计时必须注意:土工膜与上游坝脚防渗体的结合以及与坝基、大坝周围与岸坡接触处的连接,不能出现防渗“空档”。例如,坝体采用土工膜,而基岩帷幕却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